煌煌京洛行

长安近甸巡游遍,洛阳寻有黄龙见。 千乘万骑如雷转,差差清跸祥云卷。 百司旧分当玉殿,太平官属无遗彦。 歌钟沸激香尘散,晨旗隐隐罗轩冕。 周公旧迹生红藓,瀍涧波光春照晚。 但听嵩山万岁声,将军旗鼓何时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煌煌:明亮耀眼的样子。
  • 京洛:指长安和洛阳,古代中国的两大都城。
  • 巡游:帝王出巡游玩。
  • 近甸: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 黄龙见:黄龙出现,古代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 千乘万骑:形容随从众多,车马浩荡。
  • 如雷转:形容声势浩大,如同雷声滚动。
  • 差差:形容声音和谐悦耳。
  • 清跸:指帝王出行的仪仗。
  • 祥云卷:祥云环绕,象征吉祥。
  • 百司:指朝廷的各个部门。
  • 旧分:原有的分配。
  • 玉殿:指皇宫中的宫殿。
  • 太平官属:指在太平盛世中的官员。
  • 无遗彦:没有遗漏的才俊。
  • 歌钟沸激:指钟鼓齐鸣,歌声激昂。
  • 香尘散:指香车宝马扬起的尘土。
  • 晨旗隐隐:早晨的旗帜隐约可见。
  • 罗轩冕:指华丽的车辆和官帽,代指官员。
  • 周公旧迹:指周公的遗迹。
  • 生红藓:长满了红色的苔藓。
  • 瀍涧波光:瀍水和涧水的波光。
  • 春照晚:春日的余晖。
  • 嵩山万岁声:嵩山上传来的万岁呼声,象征国家长久。
  • 将军旗鼓:将军的旗帜和战鼓。
  • 何时偃:何时停止。

翻译

长安城及其周边地区,皇帝巡游遍览,洛阳城中有黄龙显现,预示吉祥。成千上万的车辆和骑兵如同雷声滚动般浩荡前行,清脆悦耳的仪仗声伴随着祥云缭绕。朝廷各部门原本分配在玉殿之中,太平盛世中的官员无一不是才俊。钟鼓齐鸣,歌声激昂,香车宝马扬起的尘土四散。早晨的旗帜隐约可见,华丽的车辆和官帽代表着官员们。周公的遗迹上长满了红色的苔藓,瀍水和涧水的波光在春日的余晖中闪烁。嵩山上传来的万岁呼声,将军的旗帜和战鼓何时才能停止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盛世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以及皇帝巡游的盛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千乘万骑如雷转”、“祥云卷”、“歌钟沸激”等,展现了皇家的威严和盛世的繁荣。同时,通过对周公旧迹和瀍涧波光的描写,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结尾的“嵩山万岁声”和“将军旗鼓何时偃”则隐含了对国家长久和和平的期盼。整首诗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李咸用

李咸用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