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池州弄水亭

· 杜牧
弄水亭前溪,飐滟翠绡舞。 绮席草芊芊,紫岚峰伍伍。 螭蟠得形势,翚飞如轩户。 一镜奁曲堤,万丸跳猛雨。 槛前燕雁栖,枕上巴帆去。 丛筠侍修廊,密蕙媚幽圃。 杉树碧为幢,花骈红作堵。 停樽迟晚月,咽咽上幽渚。 客舟耿孤灯,万里人夜语。 漫流罥苔槎,饥凫晒雪羽。 玄丝落钩饵,冰鳞看吞吐。 断霓天帔垂,狂烧汉旗怒。 旷朗半秋晓,萧瑟好风露。 光洁疑可揽,欲以襟怀贮。 幽抱吟九歌,羁情思湘浦。 四时皆异状,终日为良遇。 小山浸石棱,撑舟入幽处。 孤歌倚桂岩,晚酒眠松坞。 纡馀带竹村,蚕乡足砧杵。 塍泉落环佩,畦苗差纂组。 风俗知所尚,豪强耻孤侮。 邻丧不相舂,公租无诟负。 农时贵伏腊,簪瑱事礼赂。 乡校富华礼,征行产强弩。 不能自勉去,但愧来何暮。 故园汉上林,信美非吾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飐滟(zhǎn yàn):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
  • 绮席:华丽的席子。
  • 芊芊(qiān qiān):形容草木茂盛。
  • 紫岚:紫色的山气。
  • 伍伍:形容山峰排列有序。
  • 螭蟠(chī pán):传说中的龙形生物,这里形容山势如龙。
  • 翚飞(huī fēi):形容建筑物的飞檐。
  • (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 :这里指雨滴。
  • (jiàn):栏杆。
  • (yún):竹子的青皮,这里指竹子。
  • :一种香草。
  • (chuáng):古代用作仪仗的旗帜。
  • (pián):并列,对偶。
  • :等待。
  • (juàn):悬挂。
  • (fú):野鸭。
  • 玄丝:黑色的丝线,这里指钓鱼线。
  • 冰鳞:指鱼。
  • :副虹,常与主虹一起出现。
  • (pèi):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 旷朗:空旷明亮。
  • 幽抱:内心深处的情感。
  • 羁情:旅人的思乡之情。
  • (chéng):田间的土埂。
  • 环佩:古代衣带上所系的玉佩。
  • 纂组(zuǎn zǔ):编织的带子。
  • 簪瑱(zān tiàn):古代用来固定发髻的首饰。
  • 征行:出征。
  • (nǔ):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 伏腊:古代的两种祭祀。

翻译

弄水亭前的溪水,波光闪烁,如同翠绿的丝绸在舞动。华丽的席子上草木茂盛,紫色的山气中,山峰排列有序。山势如龙,建筑的飞檐如鸟翼展开。弯曲的堤岸像一面镜子,雨滴如万颗弹丸跳跃。栏杆前燕子和大雁栖息,枕头上仿佛能看到巴蜀的帆船远去。竹林环绕着长廊,密密的香草在幽静的园圃中显得格外迷人。杉树像旗帜一样挺立,花朵并列如墙。停下酒杯,等待晚上的月亮,声音低沉地传到幽静的水边。船上的旅客点亮孤灯,万里之外的人在夜中交谈。水流漫过挂着苔藓的树枝,饥饿的野鸭在晒着雪白的羽毛。黑色的钓鱼线落下,看着鱼儿吞吐。断开的彩虹像天上的披肩垂下,狂野的火焰如同汉旗在愤怒。空旷明亮的秋晨,风露萧瑟。光亮洁净得仿佛可以拥抱,想要用胸怀来贮藏。内心深处吟唱着《九歌》,旅人的思乡之情让人想起湘水之滨。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象,整天都是美好的相遇。小山浸入石头的棱角,撑船进入幽深之处。孤独地唱歌依靠着桂树,晚上的酒在松树下的小屋里喝。曲折的竹林环绕着村庄,蚕乡里砧杵声足。田埂上的泉水落下如环佩,田间的苗子交错编织。风俗知道所崇尚的,豪强之人耻于孤立和侮辱。邻居的丧事不相干扰,公共的租税没有责骂和负担。农忙时节重视祭祀,佩戴首饰参与礼仪和贿赂。乡校富于华丽的礼仪,征战中产生强弩。不能自我勉励离开,只是惭愧来得太晚。故园在汉水之上,虽然美丽但不是我的家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池州弄水亭周围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飐滟翠绡舞”、“螭蟠得形势”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体现了杜牧诗歌中常见的怀旧与羁旅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杜牧诗歌中的佳作。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