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注释
- 叨官:谦词,指担任官职。
- 谏垣:指谏官的官署。
- 齰齿:咬牙切齿,形容愤怒或决心。
- 明恩:指皇帝的恩典。
- 金虎:比喻权贵。
- 毛釐:微小的利益。
- 掩头:遮掩头部,比喻隐忍不言。
- 照胆:比喻明察秋毫。
- 窥天:比喻观察天象,这里指观察时局。
- 周钟:周朝的钟,比喻古代的法制。
- 窕槬:形容声音细微。
- 黥阵: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字的刑罚。
- 瘢痕:疤痕。
- 凤阙:指皇宫。
- 觚棱:棱角分明的样子。
- 仙盘:指天上的星盘。
- 晓日暾:初升的太阳。
- 文石:有花纹的石头。
- 戟衣:战士的服装。
- 局蹐:小心谨慎的样子。
- 寒暄:问候。
- 宫省:指皇宫和朝廷。
- 咽喉任:比喻重要的职位。
- 戈矛:古代兵器。
- 羽卫:指皇帝的卫队。
- 光尘:比喻显贵。
- 影附:追随。
- 持衡:保持平衡。
- 锱铢:极小的重量单位,比喻微小的利益。
- 挟契:掌握契约,比喻掌握权力。
- 卓王孙:指富有的人。
- 斗巧:比赛技巧。
- 猴雕刺:猴子雕刻的刺绣。
- 誇趫:夸耀矫健。
- 索挂跟:绳索挂在脚跟上,形容危险。
- 狐威:狐狸的威风,比喻狡猾。
- 白额:指老虎。
- 枭啸:猫头鹰的叫声。
- 馥馥:香气浓郁。
- 芝兰圃:比喻美好的环境。
- 森森:形容树木茂密。
- 枳棘藩:比喻艰难的环境。
- 吠声:狗叫声。
- 嗾国猘:比喻煽动国家混乱。
- 公议:公众的议论。
- 怯膺门:害怕面对公众。
- 窜逐:流放。
- 丞相:古代官职。
- 帝阍:指皇帝的宫门。
- 吉士:有才德的人。
- 吊湘魂:指吊唁屈原。
- 间世:隔代。
- 英明主:英明的君主。
- 中兴:复兴。
- 道德尊:尊崇道德。
- 昆冈:山名,比喻重要的地方。
- 积火:积聚的火焰。
- 河汉:银河。
- 清源:清澈的源头。
- 川口:河口。
- 堤防:堤坝。
- 阴车:指阴间的车辆。
- 鬼怪掀:鬼怪的骚动。
- 重云:厚重的云层。
- 开朗照:明亮的照耀。
- 九地:九层地狱。
- 雪幽冤:洗清深重的冤屈。
- 刚肠者:性格刚强的人。
- 短褐髡:简朴的衣着和剃发。
- 触虿尾:触碰蝎子的尾巴,比喻冒险。
- 凭熊轩:依靠强有力的支持。
- 杜若:一种香草。
- 芳洲:芳草丛生的洲渚。
- 严光:人名,东汉隐士。
- 钓濑:钓鱼的滩涂。
- 溪山:山溪。
- 侵越角:侵犯边界。
- 封壤:疆域。
- 尽吴根:全是吴国的土地。
- 客恨:旅人的遗憾。
- 萦春细:缠绕在春天的细枝上。
- 乡愁:思乡之情。
- 压思繁:压抑的思绪繁多。
- 祝尧:祝愿尧帝。
- 千万寿:长寿无疆。
- 再拜:再次拜谢。
- 揖馀樽:举杯致敬。
翻译
我曾侍奉文皇帝,担任谏官之职。在奏章中争取地位,咬牙切齿地背负着皇帝的恩典。我知道权贵难以动摇,微小的利益也羞于言说。虽然想要吐露心声,但到了嘴边却变成了吞咽。我像悬挂的镜子一样明察秋毫,像戴盆观察天象一样洞察时局。古代的法制已经微弱,刑罚也留下了疤痕。皇宫的棱角和天上的星盘在初升的太阳下显得清晰。雨后的文石滑腻,风中的戟衣翻飞。我时常担心无处诉说,长久以来忧虑着被遗忘。我随行时总是小心谨慎,说话也只是寒暄。皇宫和朝廷是重要的职位,皇帝的卫队驻扎着戈矛。显贵们都追随光尘,车马向西奔去。我们维持着平衡的价格,掌握着微小的利益和权力。堆积的财富超过了北斗,积满的财富遍布西园。船只在隋河溢出,马蹄在蜀栈磨损。我们过滤空了沧海的水,搜刮尽了富有的人。我们比赛技巧,夸耀矫健,危险地挂在绳索上。狐狸借用了老虎的威风,猫头鹰在黄昏时叫唤。香气浓郁的芝兰圃,茂密的枳棘藩。狗叫声煽动国家混乱,公众的议论让我害怕面对。我被流放到远方,远离皇帝的宫门。作为一个有才德的人,谁能免于吊唁屈原的命运?隔代出现了英明的君主,复兴时期尊崇道德。昆冈积聚的火焰,银河注入了清澈的源头。河口的堤坝决口,阴间的鬼怪骚动。厚重的云层明亮地照耀,九层地狱洗清了深重的冤屈。我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穿着简朴的衣着和剃发。我曾经冒险,但仍然依靠强有力的支持。杜若在芳草丛生的洲渚上翠绿,严光在钓鱼的滩涂上喧闹。山溪侵犯了边界,疆域全是吴国的土地。旅人的遗憾缠绕在春天的细枝上,思乡之情压抑着繁多的思绪。我祝愿尧帝长寿无疆,再次举杯致敬。
赏析
这首作品是杜牧对过去侍奉文皇帝时期的回忆和感慨。诗中,杜牧以谏官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在朝中的艰难处境和对皇帝恩典的复杂感受。他描述了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谨慎和无奈,以及对权贵和微小利益的看法。诗中还透露出对古代法制衰微和刑罚残酷的批判,以及对英明君主和道德复兴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牧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政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