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叹

· 李涉
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西过阴沙外。 朝凭南雁信难回,夜望北辰心独在。 汉家茅土横九州,高门长戟封王侯。 但将钟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夜宿寒云卧冰雪,严风触刃垂旌节。 丁年奉使白头归,泣尽李陵衣上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臣:指汉朝的使臣或官员。
  • 丁零塞:古代边塞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 牧羊:这里指苏武被匈奴扣留期间,被迫牧羊的故事。
  • 阴沙:指边塞的沙漠。
  • 南雁:指南飞的雁,古人常以雁传书,表示思念或消息。
  • 北辰:北极星,古人常以北辰象征君主或国家。
  • 茅土:指封地,古代帝王赐予功臣的土地。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泛指中国全境。
  • 高门长戟:指贵族或高官的府邸,长戟是古代仪仗用具。
  • 钟鼓:指宫廷中的音乐,这里用来形容享乐。
  • 犬羊:比喻外族或敌人。
  • 严风:寒冷的风。
  • 触刃:触及刀刃,形容极度的寒冷。
  • 垂旌节:指使臣的旌节,象征身份和使命。
  • 丁年:壮年。
  • 奉使:出使。
  • 白头归:指年老时归来。
  • 李陵:西汉名将,因战败投降匈奴,后被汉朝误解,不得归国。

翻译

汉朝的使臣一旦被囚禁在丁零塞,就像苏武一样被迫在西部边塞的沙漠中牧羊。 早晨依靠南飞的雁传递消息,但信件难以返回,夜晚望着北极星,心中仍然忠诚于国家。 汉朝的封地遍布九州,高大的门和长戟标志着王侯的尊贵。 但宫廷中只顾享乐,哪里肯将外族视为国家的耻辱。 夜晚在寒冷的云中卧于冰雪之上,严寒的风触及刀刃般的冷,使臣的旌节垂下。 壮年时出使,白发苍苍才归来,泪水滴尽,如同李陵衣上的血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使臣在边塞的艰难生活,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赞颂。诗中,“汉臣一没丁零塞”直接点明了使臣的困境,而“牧羊西过阴沙外”则借用了苏武的典故,增强了诗的历史厚重感。后文通过对汉朝宫廷与边塞使臣生活的对比,揭示了朝廷的享乐与边疆的艰苦,以及使臣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最后以李陵的悲剧作结,加深了对使臣命运的同情与对忠诚精神的颂扬。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寻以结近幸,为谏议大夫孔戣劾奏,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公元827年-公元835年)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