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 李峤
云端想京县,帝乡如可见。 天涯望越台,海路几悠哉。 六月飞鹏去,三年瑞雉来。 境遥铜柱出,山险石门开。 自我违瀍洛,瞻途屡挥霍。 朝朝寒路多,夜夜征衣薄。 白简承朝宪,朱方抚夷落。 既弘天覆广,且谕皇恩博。 皇恩溢外区,憬俗咏来苏。 声朔臣天子,坛场拜老夫。 降宫韬将略,黄石寝兵符。 返旆收龙虎,空营集鸟乌。 日落澄氛霭,凭高视襟带。 东瓯抗于越,南斗临吴会。 春色绕边陲,飞花出荒外。 卉服纷如积,长川思游客。 风生丹桂晚,云起苍梧夕。 去舳舣清江,归轩趋紫陌。 衣裳会百蛮,琛赆委重关。 不学金刀使,空持宝剑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安辑:安抚平定。
  •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地区,今广东、广西一带。
  • 京县:京城。
  • 帝乡:皇帝的故乡,也指京城。
  • 越台:指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
  • 瑞雉:吉祥的雉鸟,象征吉祥。
  • 铜柱:古代边疆的一种标志。
  • 石门:险要的山口。
  • 瀍洛:指洛阳,因瀍河和洛河流经洛阳而得名。
  • 挥霍:迅速,这里指旅途的迅速流逝。
  • 白简:古代御史弹奏时所用的白色竹简。
  • 朱方:指南方。
  • 夷落: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 天覆:天子的庇护。
  • 皇恩:皇帝的恩典。
  • 憬俗:边远地区的民众。
  • 来苏:指民众得到复苏和安宁。
  • 声朔:指皇帝的命令。
  • 坛场:举行仪式的场所。
  • 老夫:诗人自指。
  • 降宫:指皇帝的宫殿。
  • 韬将略:隐藏军事策略。
  • 黄石:指黄石公,古代传说中的兵法家。
  • 寝兵符:停止使用兵符,即停止军事行动。
  • 返旆:回师。
  • 空营:空荡的军营。
  • 卉服:用草编织的衣服,指边远地区民众的服饰。
  • 长川:长河。
  • 丹桂:桂树的一种,秋季开花,香气浓郁。
  • 苍梧:山名,在今广西。
  • 舳舣:船只停泊。
  •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
  • 百蛮:指边远地区的各民族。
  • 琛赆:珍宝贡品。
  • 金刀使:指用金刀作为信物的使者。

翻译

站在云端思念京城,仿佛可以看到帝乡。 远望天涯的越王台,海路漫长而遥远。 六月飞鹏离去,三年吉祥的雉鸟归来。 遥远的边境铜柱显现,险峻的山口石门敞开。 自从离开洛阳,旅途匆匆。 每天都是寒冷的路途,夜夜征衣单薄。 手持白简承担朝政,朱方安抚边民。 既弘扬天子的庇护,又宣谕皇恩的广博。 皇恩溢满边疆,边民歌颂复苏。 皇帝的命令传达到我,坛场上拜谢老夫。 皇帝的宫殿隐藏军事策略,黄石公的兵符不再使用。 回师收拢龙虎,空荡的军营聚集鸟乌。 日落时分澄澈的氛围,凭高远望襟带之地。 东瓯对抗于越,南斗星临照吴会。 春色环绕边陲,飞花飘出荒外。 边民的草编衣服堆积如山,长河思念着游客。 风中丹桂的香气晚来,云起苍梧山在夕阳下。 离开船只停泊的清江,归途上奔向京城的道路。 衣裳会聚百蛮,珍宝贡品委于重关。 不学金刀使者,空持宝剑归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峤在完成安抚岭南任务后的归途中的所思所感。诗中,诗人通过对京城的思念、旅途的艰辛、皇恩的广博以及边疆的安宁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云端想京县”、“海路几悠哉”等,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和深沉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李峤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艺术成就。

李峤

李峤

唐赵州赞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迁给事中。武则天时,来俊臣兴狄仁杰狱,峤复验,辩其无罪,忤旨,出为润州司马。旋入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委其主之。圣历初,与姚崇偕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转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监修国史。中宗神龙初,贬通州刺史,数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贬,寻以年老致仕。玄宗时贬庐州别驾卒,年七十。工诗文,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

李峤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