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

· 吴筠
吾友从吏隐,和光心杳然。 鸣琴正多暇,啸侣浮清川。 风霁远澄映,昭昭涵洞天。 坐惊众峰转,乃觉孤舟迁。 崖屿非一状,差池过目前。 徘徊白日暮,月色江中鲜。 真兴殊未已,滔滔且溯沿。 时歌沧浪曲,或诵逍遥篇。 酣畅迷夜久,迟迟方告旋。 此时无相与,其旨在忘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光:指与世无争,随和的态度。
  • 杳然:深远,不见踪影。
  • 鸣琴:弹琴,常用来形容悠闲的生活。
  • 啸侣:呼唤同伴。
  • 澄映:清澈映照。
  • 昭昭:明亮,清晰。
  • 涵洞天:指水中的天空倒影,涵指包含。
  • 差池:参差不齐的样子。
  • 溯沿: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
  • 沧浪曲:古曲名,意指悠闲自在的生活。
  • 逍遥篇:指《庄子》中的《逍遥游》,表达自由无拘束的思想。
  • 忘筌:出自《庄子》,意指达到目的后忘记了使用的方法或工具,比喻达到了某种境界后忘记了如何达到的。

翻译

我的朋友作为小吏隐居,与世无争的心态深远不见踪影。 他弹琴时正有许多闲暇,呼唤同伴一起在清澈的河川上漂浮。 风停了,远处的景色清澈映照,明亮地包含着水中的天空。 坐在这里,惊奇地看到众多山峰转动,才感觉到孤舟在移动。 崖边的岛屿形态各异,参差不齐地经过眼前。 徘徊在白日的暮色中,月色在江中显得格外鲜亮。 真正的兴致还未结束,我们继续在江上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 有时唱起悠闲的沧浪曲,有时诵读自由无拘束的逍遥篇。 畅饮欢笑直到夜深,迟迟才告辞返回。 此时没有彼此的交流,我们的目的在于达到忘筌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与友人在建昌江上泛舟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人物活动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和光心杳然”一句,既体现了友人的隐逸态度,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心境。后文通过对江景的细腻描绘,如“风霁远澄映,昭昭涵洞天”等句,展现了江上风光的宁静与壮美。结尾处的“忘筌”则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

吴筠

吴筠

唐华州华阴人,字贞节。通经义,善文辞。举进士不中,隐居南阳倚帝山为道士。玄宗天宝初召至京,敕待诏翰林。献《玄纲》三篇。每开陈,皆名教世务,以微言讽帝,帝重之。高力士短之于帝,遂固求还嵩山。后东入会稽剡中卒,弟子谥为宗元先生。善诗,有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