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 杜牧
曾与径山为小师,千年僧行众人知。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 经雨绿苔侵古画,过秋红叶落新诗。 劝君莫厌江城客,虽在风尘别有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径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北,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 小师:指在佛教中地位较低的僧人。
  • 僧行:僧人的修行和行为。
  • 禅处:禅修的地方。
  • 斋后:吃完斋饭之后。
  • 钟声:寺庙中的钟声,常用来指示时间或仪式。
  • 讲时:讲经说法的时间。
  • 经雨:经过雨水的冲刷。
  • 古画:古老的画作。
  • 过秋:过了秋天。
  • 红叶:秋天的落叶,通常指枫叶。
  •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 江城客:指在江城(可能指宣州)的客人或居民。
  • 风尘:指世俗的纷扰和劳碌。
  • 别有期:有不同的期待或目的。

翻译

曾经在径山做过小僧,千年的僧行众人皆知。 深夜里,月色正照在禅修的地方,斋饭后的钟声响起,正是讲经的时候。 雨后的绿苔侵蚀了古画,秋过后的红叶落在新诗上。 劝你不要厌倦江城的客人,虽然身处风尘,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宣州开元寺与惟真上人的交往,通过寺庙的宁静景象和僧侣的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中“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等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寺庙夜景,而“经雨绿苔侵古画,过秋红叶落新诗”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即使身处纷扰,心中仍有不同的期待和追求。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