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宰德清

乱世人多事,耕桑或失时。 不闻宽赋敛,因此转流离。 天意未如是,君心无自欺。 能依四十字,可立德清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耕桑:指农耕和养蚕,泛指农业生产。
  • 失时:错过适当的时机。
  • 宽赋敛:减轻赋税和征敛。
  • 流离:因战乱或灾害而四处迁移,无家可归。
  • 天意:上天的旨意或安排。
  • 自欺:欺骗自己,不真诚。
  • 四十字:这里指诗中的四十个字,即这首诗本身。
  • 德清碑:指记载功德的石碑,这里比喻能够留下好名声。

翻译

在乱世之中,人们事务繁多,农业生产常常错过最佳时机。 即使没有听到减轻赋税的消息,人们也因此而四处流离失所。 上天的旨意并非如此,你的心不应欺骗自己。 只要你能依照这四十个字(即这首诗)的教诲行事,就能在德清留下美名,立下功德碑。

赏析

这首诗是杜荀鹤送别某人去德清县任职时所作。诗中,杜荀鹤表达了对乱世中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官员应有的德行和责任的期望。他通过对比乱世与和平时期的差异,强调了官员应当减轻百姓负担,关心民生。最后,他以诗中的四十个字作为对官员的期望和要求,希望对方能够以此为行动准则,真正做到为民造福,从而在德清留下好的名声和功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荀鹤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官员的殷切期望。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苟鹤体”。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