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唐塞下曲九首

久在边城里,风霜不可论。 六亲皆骨朽,百战偶身存。 烽燧连天暗,沙尘惮日昏。 征人家万里,谁吊国殇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塞下:边塞之下。
  • 六亲:指亲人。
  • 烽燧(fēng suì):古代边塞上用来传递信息的烽火。
  • (dàn):遮蔽。
  • 征人:出征的士兵。

翻译

长期在边塞城镇中,风霜的艰辛无法言说。 亲人们都已经骨朽,我偶然在百战中幸存。 烽火连绵,天空昏暗,沙尘遮蔽了白昼。 征战的人们远离家乡万里,谁会为国家的战亡英灵哀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诗人通过描写边塞城镇中的风霜、亲人的离去、百战的幸存以及战争带来的黑暗和沙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苦难和边塞战争的残酷。诗中的征人们远离家乡,为国家而战,却无人为他们的牺牲哀悼,表达了对战亡英灵的怀念和哀思。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思考和对战争的反思。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