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泉

我闻唐虞代,乃有巢与由。 逃荣若避垢,洗耳谢九州。 罗山多飞瀑,鸣玉漱清幽。 岩石俨异搆,眷言隐士邱。 坐听尘嚣尽,岂必濯其流。 我来景高风,咫尺不可求。 因思咏沧浪,清浊各自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唐虞:指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君王。 巢与由:指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臣。 逃荣若避垢:逃避名利如同躲避污垢。 洗耳谢九州:洗耳:洗净耳朵,比喻洗去心灵上的污垢;九州:古代指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 罗山:山名。 飞瀑:指瀑布水流飞溅的样子。 鸣玉:传说中玉石会发出声音。 漱清幽:漱:洗涤;清幽:清净幽深。 岩石俨异搆:岩石形态各异,错落有致。 眷言:指隐士的言语。 邱:山丘。 濯其流:濯:洗涤;流:指心灵上的浊流,比喻烦恼。 景高风:指高尚的风气。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因思咏沧浪:因为思念着远方的大海。 清浊各自酬:清和浊各自有所回报。

翻译

我听说唐虞时代,有巢和由这两位贤臣。 逃避名利就像躲避污垢一样,洗净心灵,感谢这片九州大地。 罗山上有许多飞瀑,仿佛玉石在清幽之中鸣响。 岩石形态各异,错落有致,隐士在山丘间畅谈。 坐下来聆听尘世的喧嚣渐渐消散,何必去洗涤那些烦恼之流。 我来到这高远的风景,却发现近在咫尺却难以觅得。 因为思念着遥远的大海,清和浊各自有所回报。

赏析

这首诗以洗耳泉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清静幽深之地的向往和对清净心灵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山水风景和隐士的生活,展现了一种远离尘世纨绔,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境界。诗人借洗耳泉之名,寄托了对心灵净化的向往,表达了对清静高远之境的向往之情。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