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清轩

野客本冲素,瑶琴何静渊。层轩久绝俗士迹,绿绮自上朱丝弦。 初弹徵调声古淡,泽国苇寒鸣旅雁。再弹宫音如逆泉,冰盘乱走珠玑圆。 斯须改调羽仍角,洒洒明珠相续落。秋冷潇湘见断云,春和鸾凤鸣阿阁。 吾闻伯牙昔善琴,后来不复传遗音。如何到处听者少,悠悠山水空高深。 银筝锦瑟人同喜,流荡娃淫悦俗耳。卫国谁知击磬心,齐门孰识吹竽耻。 三尺焦桐只独怡,希声大雅世岂知。但令妙解徽弦趣,不必黄金铸子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冲素(chōng sù):指清白无华。瑶琴:传说中的一种美妙的琴。渊(yuān):深远。轩:高台。绝俗士迹:远离尘世的士人的痕迹。绿绮:绿色的丝织品。朱丝:红色的丝线。徵调:一种古代音乐调式。泽国:指水草丰美的国家。苇寒:寒冷的芦苇。旅雁:候鸟。宫音:古代音乐中的一种音调。逆泉:指水流逆流。冰盘:形容音乐声音清冷悦耳。珠玑:美玉。斯须:这时。羽仍角:指改变音调。洒洒:形容音乐声音连续。明珠:比喻珍贵的音乐。潇湘:指湖南一带。鸾凤:传说中的美丽鸟类。阿阁:高楼。伯牙:古代传说中的琴师。银筝:古代一种乐器。锦瑟:古代一种乐器。娃淫:形容音乐声音悦耳动听。卫国:古国名。击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齐门:古代一种吹奏乐器。焦桐:古代一种木材。大雅:古代音乐的一种风格。

翻译

琴声清澈,高台之上,一位远离尘世的游客,手握着传说中的美妙琴弹奏。这高台早已没有了尘世的痕迹,绿色的丝织品随着红丝线的琴弦飘动。初次弹奏时,音乐古朴淡雅,如同泽国的寒冷芦苇中候鸟的鸣叫。再次弹奏时,音乐宛如逆流的清泉,像冰盘上的珍珠般圆润。转眼间改变音调,音乐声音连续洒落如明珠般珍贵。秋日的清冷中,湖南的断云,春天里鸾凤鸣叫在高楼之上。我听说伯牙曾善于琴艺,但后来音乐传世已久,到处听琴的人却寥寥无几,山水间空旷高深。银筝、锦瑟的琴声让人欢喜,但只有俗耳才会被流连其中。谁能领悟卫国的击磬之音,又有谁能明白齐门吹竽的羞耻。三尺焦桐琴独自悦耳,高雅的音乐世人岂能理解。只需让琴音妙解琴弦的趣味,无需用黄金铸就琴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离尘世的游客,手握着传说中美妙的琴,在高台上弹奏出古朴清澈的音乐。通过对琴声的描写,表达了音乐之美超越时空的感悟,以及对高雅音乐的珍视和对俗世琐事的淡然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展现了音乐的神奇魅力和琴艺的高深难测。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高雅音乐传承和推广的担忧,以及对真正音乐爱好者稀少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古代文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