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郏县小蛾眉山拜二苏先生墓

风厉群木落,菊萸涵露清。 令辰届重九,促驾仍遐征。 逡巡及僧舍,整拂尘冠缨。 怀哉宋二苏,此地馀荒茔。 石人俱摧仆,垄土相将平。 趋祠拜遗像,祇荐陈芳馨。 缅彼蛾眉山,西望千里程。 兹丘亦何谓,云胡冒其名。 徘徊盻林壑,恍若闻金声。 感彼词垣仙,托此舍卫城。 文章白日丽,忠槩秋霜明。 徒令后来士,仰止生深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郏县(jiá xiàn):古地名,今河南省内黄县一带。 菊萸(jú yú):古代重阳节的花饰。 令辰(lìng chén):指九月初九这一天。 促驾(cù jià):催促车马启程。 逡巡(qūn xún):徘徊不定的样子。 僧舍(sēng shè):僧人居住的地方。 宋二苏:指苏轼和苏辙兄弟。 荒茔(huāng yōng):荒废的坟墓。 石人(shí rén):石像。 缅彼(miǎn bǐ):远望那边。 蛾眉山(é méi shān):地名,位于河南省内黄县。

翻译

风势凛冽,群木凋零,菊花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重阳节的第九天即将到来,催促着车马启程远行。 在僧舍里徘徊,整理着尘冠缨。 心怀对宋代文学家苏轼和苏辙的敬仰,在这荒废的坟墓前。 石像倒塌在地,土坡逐渐平整。 匆匆赶往祠堂,向他们的遗像行礼,只能献上一点芳香。 远眺蛾眉山,向西望去,千里之外。 这座丘陵又是何意,云雾缭绕,掩盖了它的名字。 徘徊于林木间,仿佛听到了金铃声响。 感受到那些仙人般的诗文,寄托着心灵于这座城池。 他们的文章如同白日般明亮,忠诚之心如秋霜一般清澈。 唯愿后来的士人,能够仰望并继承他们的深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李昌祺在郏县小蛾眉山拜访苏轼和苏辙的墓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风势凛冽、群木凋零的景象,表达了对苏轼和苏辙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展现了对两位文学家的景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文学成就的赞美和希望后人能够继承他们的精神。整体氛围庄严肃穆,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家的崇敬之情。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