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欧子建

大隐虚论在市朝,疏慵终自恋渔樵。 乱馀朋旧书缄泪,别后生涯鹿覆蕉。 病色已闻七发起,空斋犹拥百城饶。 著书好就名山业,期尔淩云献九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隐虚论:指《大隐隐于市》和《虚中虚隐》两篇文章,主要讲述隐居的道理。
  • 疏慵(shū yōng):形容懒散不务正业。
  • 渔樵(yú qiáo):指以捕鱼和砍柴为生计的人。
  • 朋旧:指旧交、老友。
  • 书缄(shū jiān):指书信。
  • 鹿覆蕉(lù fù jiāo):比喻人生遭遇不幸,前途受挫。
  • 七发:指病情加重。
  • 空斋(kōng zhāi):指空荡的书房。
  • 百城饶:形容财产丰富。
  • 名山业:指在名山中修行。
  • 淩云(líng yún):比喻登上高处,超越众人。
  • 九霄(jiǔ xiāo):指极高的天空。

翻译

在繁华的都市中,我懒散地沉迷于渔猎的生活。留下的旧友书信让我泪流满面,别后的人生却像鹿倒在覆满蕉叶的地上。病情已经加重到了无法掩饰的地步,空荡的书房里却堆满了财富。我喜欢著书,希望以修行名山的业绩,超越众人,献身于高远的九霄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状态,他在繁华的都市中却选择了隐居,过着懒散的渔猎生活。他对过去的友情和人生的遭遇感到悲伤,但仍然怀抱着对名山修行和超越尘世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隐士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