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焦山二首

芦岸萧萧夏亦秋,海门风急暮潮流。 帆樯倒影当窗过,鱼鸟亲人入镜游。 长日疏钟传鹿苑,有时阴雨起龙湫。 壮怀今夕凭呼酒,南北浮云总系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芦岸(lú àn):芦苇丛生的岸边。萧萧(xiāo xiāo):形容风声声音。海门(hǎi mén):海口。帆樯(fān qiáng):船帆和桅杆。鹿苑(lù yuàn):指古代帝王狩猎的园林。龙湫(lóng qiū):古代传说中的湖泊名。

翻译

芦岸上的风声萧萧,夏天也仿佛已经到了秋天,海口处的风势急促,潮水在傍晚奔流。船帆和桅杆的倒影在窗前掠过,鱼和鸟仿佛亲近人类,一同在镜中游动。白天的时光悠长,传来鹿苑的钟声,偶尔阴雨会在龙湫升起。此刻怀着壮志,便倚着酒杯,南北的浮云总是牵动着忧愁。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作者游览焦山时的景象,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芦岸、海门、帆樯、鹿苑等,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融为一体。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沉浮、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南北风云变幻的思考。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体悟。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