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后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而逃至吴国,成为吴国重臣。
- 昭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安徽省含山县北,是伍子胥逃亡吴国的必经之路。
- 渔人怜赠剑:传说伍子胥逃亡时,曾得到一位渔夫的帮助,渔夫为了不泄露伍子胥的行踪,自沉于江中,伍子胥将其剑投入江中以示感激。
- 市吏识吹箫:伍子胥在吴国时,曾因贫困而吹箫乞食,后被吴王阖闾发现并重用。
- 楚郢:楚国的都城,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北。
- 吴江:指吴淞江,流经今江苏省苏州市等地。
- 臣子节:指忠臣的气节。
翻译
东出昭关之日,仓皇奔向远方。 渔夫怜悯赠剑,市吏识得吹箫。 楚都鞭打荒墓,吴江掀起怒潮。 因思忠臣气节,千古一魂消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伍子胥逃亡吴国的艰辛历程及其后的复仇行动,通过“渔人怜赠剑”和“市吏识吹箫”两个典故,展现了伍子胥的困境与转机。后两句“楚郢鞭荒墓,吴江起怒潮”则形象地表达了伍子胥对楚国的仇恨及对吴国的忠诚。结尾“因思臣子节,千古一魂消”深刻抒发了对忠臣气节的崇敬与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