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吟拟诸公体

猎人设网罗,不挂月中兔。 岂无烹兔意,难求登月路。 月殿兔长生,人间几今古。 抱杵景徘徊,天狼空自苦。 樵者劳斧斤,不斫月中桂。 岂无薪桂思,难筹攀月计。 月殿桂长荣,人间几兴废。 倚镜影婆娑,天风摇不碎。 倾影听人歌,扬辉伴人舞。 何事在华筵,分明作宾主。 踪迹各无聊,乾坤两栖旅。 举酒寿姮娥,向人终不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烹兔:意指捕捉并食用兔子。
  • 登月路:比喻难以达到的理想或目标。
  • 薪桂:指月中的桂树,比喻珍贵或难以得到的东西。
  • 攀月计:比喻难以实现的计划或愿望。
  •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女。

翻译

猎人设下网罗,却无法捕捉到月中的兔子。难道没有捕捉兔子的意图吗?只是难以找到通往月亮的道路。月宫中的兔子长生不老,人间却已经历了无数的今古变迁。它抱着杵,身影徘徊,天狼星也只能白白地自寻烦恼。

樵夫挥动斧头,却不去砍伐月中的桂树。难道没有对桂树的渴望吗?只是难以筹划攀登月亮的计划。月宫中的桂树永远茂盛,人间却已经历了无数的兴衰更替。它倚着镜子,身影婆娑,天风也无法将其摇碎。

影子倾听人们的歌声,光芒伴随着人们的舞蹈。为何它出现在华丽的宴席上,分明是作为宾客和主人。它的踪迹显得无聊,在天地间只是两个过客。举起酒杯向嫦娥祝寿,她却始终不发一言。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猎人与樵夫对月宫中兔子和桂树的渴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烹兔意”、“登月路”、“薪桂思”、“攀月计”等,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追求。然而,“难求登月路”、“难筹攀月计”等词句也透露出这种追求的艰难与无奈。最后,诗中的“姮娥”形象则增添了一丝神秘与超脱的色彩,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引人深思。

耶律铸

元义州弘政人,字成仲,号双溪。耶律楚材子。幼聪敏,善属文,尤工骑射。父卒,嗣领中书省事,上言宜疏禁网,采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以进。宪宗攻蜀,诏领侍卫骁果以从,屡出奇计,攻下城邑。世祖即位,拜中书左丞相,征兵扈从,败阿里不哥于上都。加光禄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后坐事罢免,徙居山后。卒谥文忠。有《双溪醉隐集》。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