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堤田家行
日月会龙?,三农能事休。
犁杖倚空室,霜林卧羸牛。
十二三年閒,不如今岁秋。
田翁复何事,终不信眉头。
云以县官令,税租俱见收。
赤穷固有命,白著非自由。
又云有飞诏,少壮不一留。
半凿通济渠,半构迷藏楼。
言罢长叹息,涕泪交横流。
出门竟无语,回首漫夷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lóng pí):指龙皮,古代传说中龙的皮,这里比喻农事繁忙的季节。
- 三农:指春、夏、秋三个农事季节。
- 羸牛(léi niú):瘦弱的牛。
- 赤穷:极度贫困。
- 白著:指无辜受罚。
- 通济渠:古代运河名,这里可能指开凿运河的劳役。
- 迷藏楼:可能指建造的娱乐场所。
翻译
日月交替,龙皮般的农忙季节结束,三季的农事也告一段落。犁杖闲置在空荡的屋子里,瘦弱的牛儿在霜冻的林中躺卧。这十几年的悠闲,都不如今年秋天的忙碌。田间的老人又在忙些什么呢?始终不肯舒展眉头。他说是因为县官的命令,税租都被征收了。极度贫困固然是命中注定,无辜受罚却不是自由的选择。他又说有飞来的诏令,年轻的壮丁一个不留。一半人去开凿通济渠,一半人去建造迷藏楼。说完这些,他长叹一声,眼泪和鼻涕交织流下。走出门口,竟然无话可说,回首间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农村的艰辛生活和农民的无奈。通过“日月会龙?”和“三农能事休”展现了农忙季节的结束,而“犁杖倚空室,霜林卧羸牛”则反映了农闲时的凄凉景象。诗中田翁的叙述揭示了农民在重税和劳役下的苦难,特别是“赤穷固有命,白著非自由”一句,深刻表达了农民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不公的抗议。结尾处的“出门竟无语,回首漫夷犹”更是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农民面对现实的无力和迷茫。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