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书馆植菊为邻豕所践

· 周权
耽书息世虑,种菊祛俗尘。 閒携手中书,往访西家邻。 雨露分寸苗,书暇策我勤。 无何彼艾豭,纵逸戕其真。 怀哉楚屈平,憔悴穷夕曛。 荣枯固有数,怅然念芳芬。 信知洛中花,乃坏逸骥群。 宁如拥肿樗,不夭匠石斤。 挟策嗟自误,亡羊监前因。 所贵本根在,生意喜复信。 岁晚同襟期,而我及数君。 采芝岂辞汉,种桃非逃秦。 摘英泛浊醪,孰非东篱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耽书:沉迷于读书。
  • :去除。
  • 俗尘:世俗的尘埃,比喻世俗的烦恼。
  • 閒携:闲暇时携带。
  • 西家邻:西边的邻居。
  • 雨露分寸苗:比喻对幼苗的精心照料。
  • 无何:不久。
  • 艾豭:大猪,这里指邻家的猪。
  • 纵逸:放纵,不受约束。
  • :伤害。
  • :本真,本来的样子。
  • 怀哉楚屈平:怀念楚国的屈原。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穷夕曛:整日黄昏,比喻处境艰难。
  • 荣枯:兴衰,盛衰。
  • :命运,定数。
  • 怅然:失望,不称心的样子。
  • 芳芬:芳香,比喻美好的事物。
  • 洛中花:洛阳的花,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 逸骥群:比喻不受约束的马群。
  • 拥肿樗:形容树木粗大而不成材。
  • 不夭匠石斤:不会被匠人砍伐,比喻不受外界伤害。
  • 挟策:携带书本。
  • 自误:自己耽误了自己。
  • 亡羊监前因:比喻因小失大,没有预见到后果。
  • 本根:根本,基础。
  • 生意:生机,生命的活力。
  • 喜复信:高兴并相信。
  • 岁晚:年末。
  • 同襟期:志同道合的朋友。
  • 采芝岂辞汉:采芝,指隐居生活;岂辞汉,不辞辛苦。
  • 种桃非逃秦:种桃,指隐居生活;非逃秦,不是为了逃避秦朝的统治。
  • 摘英:采摘花朵。
  • 浊醪:浊酒。
  • 东篱人:指隐居的人。

翻译

我沉迷于读书以平息世间的忧虑,种植菊花以去除世俗的尘埃。闲暇时我带着书本,前往拜访西边的邻居。我像对待分寸雨露的幼苗一样精心照料这些植物,在书本之余也勤奋地照看它们。不久,邻居家的大猪放纵地破坏了这些植物,伤害了它们的本真。我怀念楚国的屈原,他在艰难的处境中憔悴。事物的兴衰固然有定数,我失望地想念那些美好的事物。我确实知道洛阳的花朵,就像不受约束的马群一样被破坏。宁愿像那些粗大而不成材的树木,不会被匠人砍伐,不受外界伤害。我携带书本,自己耽误了自己,没有预见到后果。我所珍视的根本还在,我对生命的活力感到高兴并相信。年末,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采摘花朵,酿造浊酒,我们都是隐居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作者在书馆种植菊花,却被邻家的猪破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文化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破坏的无奈和忧虑。诗中,“耽书息世虑,种菊祛俗尘”展现了作者追求精神净化和文化修养的生活态度。而“无何彼艾豭,纵逸戕其真”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破坏和无奈。最后,通过“岁晚同襟期”等句,表达了作者与志同道合者共同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价值的坚守。

周权

元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磊落负隽才。工诗。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益肆力于词章。有《此山集》。 ► 3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