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释奠:古代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 多士:众多士人。
- 云奔:形容众多士人如云般奔赴。
- 释迦: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 旌幢: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泛指旗帜。
- 迷色:迷失于色彩之中。
- 钟磬:古代的打击乐器,这里指佛教法器。
-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 宣父:指孔子,古代尊称孔子为宣父。
- 素心:纯洁的心地。
- 施有政:施行政治教化。
- 能仁:指佛教中的慈悲与智慧。
- 深意:深刻的意义。
- 契无生:契合无生之理,即佛教中的涅槃境界。
- 儒流:儒家学者。
- 释子:佛教徒。
- 讽:讽刺,嘲笑。
- 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儒家教育的重要内容。
- 因缘:佛教术语,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 假名:佛教术语,指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自性,故称为假名。
翻译
众多士人如云般奔赴,共同参与这场祭祀典礼,连释迦牟尼的遗像也被请出行城。五彩缤纷的旗帜和错落的装饰,不应让人迷失于其色彩之中;钟磬的响亮声音,其实并不在于声响本身。孔子以纯洁的心地施行政治教化,佛教的慈悲与智慧则深刻地契合无生之理。儒家学者与佛教徒之间不应相互讽刺,因为礼仪和音乐,以及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都只是假名而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释奠典礼的盛况,展现了儒家与佛教的和谐共存。诗中,“多士云奔”与“释迦遗像亦行城”描绘了典礼的庄严与隆重,而“旌幢错落”与“钟磬铿锵”则进一步以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来象征这种和谐。后两句则深入探讨了儒佛两家的精神内核,强调了它们在追求真理上的相通之处,呼吁儒流与释子之间应相互尊重,不应相互讽刺。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儒佛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耶律楚材
金元间义州弘政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耶律履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金末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定燕,召见,处之左右。呼为长髯人(蒙语:吾图撒合里),每征讨,必命之卜。太宗即位,命为主管汉人文书之必阇赤,汉称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先白之。定君臣礼仪;反对以汉地为牧场之议,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建立赋税制度;请军民分治,州县长吏治民事,万户府理军政,课税所管钱谷。太宗五年入汴时,请废“攻城不降,矢石一发即屠城”之制。九年,定以经义、词赋、策论取士之制。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734篇诗文
耶律楚材的其他作品
- 《 和非熊韵 》 —— [ 元 ] 耶律楚材
- 《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十首 》 —— [ 元 ] 耶律楚材
- 《 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 其四 》 —— [ 元 ] 耶律楚材
- 《 过燕京和陈秀玉韵五首 》 —— [ 元 ] 耶律楚材
- 《 再和万寿润禅师书字韵五首忧道 》 —— [ 元 ] 耶律楚材
- 《 和正卿待制韵 》 —— [ 元 ] 耶律楚材
- 《 兰仲文寄诗二十六韵勉和以谢之 》 —— [ 元 ] 耶律楚材
- 《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 —— [ 元 ] 耶律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