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奉圣州龙岩寺

卧龙高卧几黄昏,依约灵岩隐卧痕。 云磴屈蟠侵鸟道,翠屏环合掩山门。 净名花界开中叶,兴圣莲宫庇上尊。 不就卜居殊胜地,忍冲烟霭下孤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卧龙:指隐居的贤才。
  • 高卧:悠闲地躺着,比喻隐居不仕。
  • 依约:隐约,仿佛。
  • 灵岩:指山岩有灵异之气。
  • 云磴:高耸入云的石阶。
  • 屈蟠:曲折盘旋。
  • 鸟道:形容山路险峻,只有鸟才能飞过。
  • 翠屏:翠绿的山峰,形似屏风。
  • 环合:环绕,包围。
  • 掩山门:遮蔽了山门。
  • 净名花界:指佛教清净的境界。
  • 开中叶:指佛教的兴盛时期。
  • 兴圣莲宫:指佛教圣地,莲宫即佛寺。
  • 庇上尊:庇护着尊贵的佛像。
  •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 殊胜地:特别优越的地方。
  • 忍冲:忍心冲破。
  • 烟霭:山间的云雾。
  • 下孤村:下到偏僻的村庄。

翻译

隐居的贤才悠闲地躺着,度过了多少黄昏,仿佛灵岩上还隐约留有他的卧痕。高耸入云的石阶曲折盘旋,险峻得只有鸟才能飞过,翠绿的山峰环绕着,遮蔽了山门。佛教清净的境界在兴盛时期开放,佛教圣地庇护着尊贵的佛像。没有选择在这个特别优越的地方居住,忍心冲破山间的云雾,下到偏僻的村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的景象,通过“卧龙高卧”、“云磴屈蟠”等意象,展现了隐士的高洁与山林的幽静。诗中“净名花界”、“兴圣莲宫”等词语,体现了对佛教清净境界的向往。结尾“不就卜居殊胜地,忍冲烟霭下孤村”则表达了隐士不慕名利,甘于清贫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耶律铸

元义州弘政人,字成仲,号双溪。耶律楚材子。幼聪敏,善属文,尤工骑射。父卒,嗣领中书省事,上言宜疏禁网,采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以进。宪宗攻蜀,诏领侍卫骁果以从,屡出奇计,攻下城邑。世祖即位,拜中书左丞相,征兵扈从,败阿里不哥于上都。加光禄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后坐事罢免,徙居山后。卒谥文忠。有《双溪醉隐集》。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