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子铸作诗三十韵

皇祖辽太祖,奕世功德积。 弯弓三百钧,天威威万国。 一旦义旗举,中原如捲席。 东鄙收句丽,西南穷九译。 古器获轩鼎,神宝得和璧。 南陬称子孙,皇业几三百。 赫赫东丹王,让位如夷伯。 藏书万卷堂,丹青成画癖。 四世皆太师,名德超今昔。 我祖建四节,功勋冠黄閤。 先考文献公,弱冠已卓立。 学业饱典坟,创作乙未历。 入仕三十年,庙堂为柱石。 重义而疏财,后世遗清白。 我受先人体,兢兢常业业。 十三学诗书,二十应制策。 禅理穷毕竟,方年二十七。 万里渡流沙,十霜泊西域。 自愧无才术,忝位人臣极。 未能扶颠危,虚名徒伴食。 汝方志学年,寸阴真可惜。 孜孜进仁义,不可为无益。 经史宜勉旃,慎毋耽博弈。 深思识言行,每戒迷声色。 德业时乾乾,自强当不息。 幼岁侍皇储,且作春宫客。 一旦冲青天,翱翔腾六翮。 儒术勿疏废,祖道宜薰炙。 汝父不足学,汝祖真宜式。 酌酒寿汝年,五福自天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奕世:累世,一代接一代。
  •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 捲席:比喻迅速占领。
  • 句丽:即高句丽,古代东北亚的一个国家。
  • 九译:指边远地区,因语言不通需多次翻译。
  • 轩鼎:古代的一种鼎,象征权力和尊贵。
  • 和璧:即和氏璧,古代著名的玉璧。
  • :角落,边远地区。
  • 夷伯:古代传说中的贤君。
  • 画癖:对绘画的特别爱好。
  • 黄閤:古代官署的门,代指官职。
  • 典坟:古代的典籍。
  • 乙未历:一种历法。
  • 庙堂:朝廷。
  • 柱石:比喻重要的支持者。
  • 清白:廉洁无私。
  •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 制策: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 禅理:佛教的教义。
  • 流沙:指沙漠。
  • 忝位:谦辞,表示自己不配担任某个职位。
  • 颠危:危难。
  • 伴食:指无所作为。
  • 志学:立志学习。
  • 寸阴:极短的时间。
  • 孜孜:勤奋不懈的样子。
  • 博弈:下棋等游戏。
  • 乾乾:自强不息的样子。
  • 春宫客:指在皇宫中任职的人。
  • 六翮:鸟的六根大羽毛,比喻飞翔的能力。
  • 薰炙: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
  • :榜样。
  • 五福:古代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翻译

我的皇祖辽太祖,一代接一代积累了丰功伟绩。他的弓力达到三百钧,威震万国。一旦举起义旗,中原地区迅速被占领。向东征服了高句丽,向西南深入到语言不通的边远地区。获得了象征权力的轩鼎和珍贵的和氏璧。南方的边远地区也自称是我们的子孙,皇业延续了将近三百年。东丹王赫赫有名,他让位的行为如同古代的贤君夷伯。他收藏了万卷书籍,对绘画有着特别的爱好。四代人都被封为太师,名声和德行超越了古今。我的祖父建立了四节,功勋在官署中最为显赫。我的父亲,年轻时就已卓立不群,精通古代典籍,并创作了乙未历。他在朝廷中任职三十年,成为重要的支持者。他重视义气而轻视财富,留给后世的是清廉的名声。我继承了先人的品质,始终小心谨慎。十三岁开始学习诗书,二十岁应考科举。深入研究佛教教义,二十七岁时已经领悟透彻。万里迢迢渡过沙漠,在西域停留了十年。我自愧没有足够的才能和策略,虽然担任了高位,但未能挽救国家的危难,只是空有虚名。你正处于立志学习的年纪,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宝贵。要勤奋不懈地追求仁义,不可做无益之事。经史应该努力学习,不要沉迷于下棋等游戏。要深思熟虑自己的言行,时刻警惕不要迷失于声色之中。德业要不断自强不息。你曾在皇宫中侍奉皇储,现在要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不要忽视儒学,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你的父亲不值得学习,你的祖父才是真正的榜样。今天为你祝寿,愿你得到天赐的五福。

赏析

这首诗是耶律楚材为其子铸所作,诗中回顾了家族的辉煌历史,强调了德行和学识的重要性,并对儿子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比喻,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家族传统的自豪。通过对比家族先辈的成就和自己的不足,耶律楚材激励儿子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追求德行,以继承和发扬家族的光荣传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既是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对家族精神的传承。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金元间义州弘政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耶律履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金末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定燕,召见,处之左右。呼为长髯人(蒙语:吾图撒合里),每征讨,必命之卜。太宗即位,命为主管汉人文书之必阇赤,汉称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先白之。定君臣礼仪;反对以汉地为牧场之议,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建立赋税制度;请军民分治,州县长吏治民事,万户府理军政,课税所管钱谷。太宗五年入汴时,请废“攻城不降,矢石一发即屠城”之制。九年,定以经义、词赋、策论取士之制。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7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