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幽居

· 姚燧
开轩对朝爽,吾亦爱吾庐。君亭有笏堪柱,人道富于余。尚恐轩裳念在,前日朱门故态,消释未全除。反覆看如此,侬岂据渐渠。 最同是,烟减灶,斧生鱼。年年客里相值,佳兴负当初。纵使轩亭无恙,亦取山灵抵掌,猿鹤怨移书。尊酒酹江月,何日赋归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uān):古代一种有帷幕的高敞的长廊,也指房屋。
  • 朝爽:早晨的清爽。
  • (hù):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板子,用以记事。
  • :支撑,此处指用笏支撑。
  • 轩裳:华美的车服,比喻高官显爵。
  • 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宅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后泛指富贵人家。
  • 消释:消除,消解。
  • (nóng):古时吴语中的“我”。
  • :他,指代“轩裳念在”中的“念”。
  • 烟减灶:比喻隐居生活,不问世事。
  • 斧生鱼:用斧头捕鱼,形容生活简朴。
  • 山灵:山神。
  • 抵掌:击掌,表示欢欣或决心。
  • 猿鹤怨移书:猿猴和鹤都怨恨移居他处,比喻对隐居生活的留恋。
  • (lèi):以酒浇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 赋归欤:写诗表达归隐的愿望。

翻译

打开窗户面对早晨的清爽,我也爱我的小屋。君亭里有笏可以支撑,人们说我的财富有余。但仍担心华美的车服念头还在,前日的富贵故态,未能完全消除。反复看这情况,我岂能依赖他。

最相同的是,烟火减少,灶台冷清,用斧头捕鱼。每年的客居相遇,美好的兴致已不如当初。即使轩亭无恙,也取山神击掌,猿猴和鹤都怨恨移居他处。以酒浇地祭奠江月,何时能写诗表达归隐的愿望。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富贵生活的厌倦。诗中,“开轩对朝爽,吾亦爱吾庐”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喜爱。而“尚恐轩裳念在”等句则透露出对过去繁华生活的留恋与担忧。最后,“尊酒酹江月,何日赋归欤”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姚燧

姚燧

元洛阳人,字端甫,号牧庵。姚枢侄。早年丧父,由伯父姚枢抚养。为许衡弟子。初以荐为秦王府文学。武宗至大间历官至集贤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为文闳肆该洽,有西汉风。卒谥文。有《牧庵集》。 ► 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