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来使

读书不负万乘君,焉敢挟策干侯门。 极目姑苏暮云暗,濯足洞庭秋水浑。 千金不意市骏骨,一饭岂期哀王孙。 我今拂袖且归去,高卧桐江烟水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乘君:指皇帝。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 挟策:手持简册,比喻策划或谋略。
  • :求取。
  • 濯足:洗脚,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
  • 市骏骨:指重金购买骏马的骨头,比喻重视人才。
  • 哀王孙:指同情落难的贵族子弟。
  • 拂袖:挥袖,表示愤怒或决绝。
  • 桐江:地名,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

翻译

读书不会辜负皇帝的期望,又怎敢带着计划去求取权贵的门路。 远望姑苏城在暮色云雾中暗淡,洗脚于洞庭湖秋水浑浊。 千金买不来骏马的骨头,一顿饭又怎能期待同情落难的贵族子弟。 我现在挥袖离去,高高地卧在桐江烟水环绕的村庄。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诗中,“读书不负万乘君”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与抱负,而“挟策干侯门”则揭示了他对权贵的不屑。通过“姑苏暮云”与“洞庭秋水”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世俗的厌倦。最后,“拂袖且归去”与“高卧桐江烟水村”则强烈地表达了他远离尘嚣,追求清静生活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情怀。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