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瘤词

采桑女,项如罂。受教采桑,不受教观大王。大王聘之居中房,旧衣不换新衣裳。 采桑女,项如罂。宫中掩口笑喤喤,尧舜桀纣陈兴亡,中宫笑口惭且惶。 服后服,正后宫,卑宫室,亲蚕桑。减弋猎,斥优倡。 诸侯玉帛走东方,王上帝号声煌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宿瘤:指女子颈上长的瘤,这里指采桑女。
  • (yīng):一种大腹小口的容器,比喻采桑女颈部的瘤。
  • 大王:指君王。
  • 中房:指宫中的居室。
  • 喤喤(huáng huáng):形容笑声响亮。
  • 尧舜桀纣:分别指古代的贤君尧、舜和暴君桀、纣。
  • 惭且惶:感到羞愧和惶恐。
  • 卑宫室:指简朴的宫室。
  • 弋猎:指打猎。
  • 斥优倡:排斥歌舞艺人。
  • 诸侯玉帛:指诸侯国进贡的珍贵物品。
  • 王上帝号:指君王尊崇天命的称号。
  • 声煌煌:形容声名显赫。

翻译

采桑的女子,颈上长着瘤,像个大腹小口的容器。她被教导去采桑,而不是去观赏君王。君王却聘她入宫,住在中央的房间,她不换旧衣,依然穿着自己的衣裳。

采桑的女子,颈上长着瘤,宫中的人们掩口大笑,声音响亮。她讲述尧舜和桀纣的故事,陈述兴亡之道,宫中的女子们听了感到羞愧和惶恐。

她穿上后服,整顿后宫,住在简朴的宫室,亲自参与蚕桑之事。减少打猎,排斥歌舞艺人。

诸侯国纷纷进贡珍贵的玉帛,君王尊崇天命,声名显赫。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个颈部长瘤的采桑女被君王聘入宫中的故事,展现了她的独特品格和影响力。诗中,采桑女不受世俗眼光影响,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她的智慧和品德最终影响了宫中的人们,甚至改变了君王的行为。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和道德教化的推崇。通过对比尧舜和桀纣,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一个普通女子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整个宫廷乃至国家的命运。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