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篇

朝发一钱渡,暮宿三江潮。 涂山有禅伯,饮我松间瓢。 遂登福勋庙,还憩汪罔桥。 涂翁不可诘,夜附山鬼妖。 载吊漆姓人,负恶忍兜苗。 既怀弯弓逆,可徒坐不朝。 逆名不可训,姑以后至枭。 涧硔洗遗骨,白日连山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涂山:山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 禅伯:指禅师,即佛教中的高僧。
  • :用葫芦或木头制成的舀水器具。
  • 福勋庙:庙宇名,可能供奉有功勋的人物。
  • 汪罔桥:桥梁名,具体位置不详。
  • 涂翁:指涂山中的隐士或神秘人物。
  • 山鬼:山中的精灵或鬼怪。
  • 漆姓人:指姓漆的人,具体指谁不详。
  • 兜苗:指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兜(一种刑具)将人绑缚。
  • 弯弓逆:指背叛或反叛的行为。
  • 坐不朝:指不朝见君王,即不履行臣子的职责。
  • :教导,训诫。
  • 后至枭:指后来被枭首(斩首)的人。
  • 涧硔:山涧中的石头。
  • 山椒:山顶。

翻译

清晨从一钱渡出发,傍晚在三江潮畔歇息。 涂山有一位禅师,邀请我在松林间共饮泉水。 随后我登上了福勋庙,又停留在汪罔桥边。 涂山中的老者难以探究,夜晚似乎与山中的鬼怪为伴。 我凭吊那位姓漆的人,他背负着恶名,忍受着兜苗之刑。 既然怀有反叛之心,又怎能只是坐着不朝见君王呢? 反叛的名声不可教导,姑且将他视为后来被斩首的人。 山涧中的石头洗净了他的遗骨,白日映照着连绵的山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游历涂山的所见所感,通过与禅师的交往、对福勋庙的参拜以及对涂山神秘老者的想象,展现了涂山的神秘与历史。诗中对姓漆的人的凭吊,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