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山水歌

苕山如画云,苕水如篆文。使君画船山水里,荡漾朝晖与夕曛。 中流棹歌惊水鸭,捷如竞渡千人军。渡头刘阮郎,清唱烟中闻。 为设胡麻饭,招手越罗鼢。既到车山口,还过?水濆。 东盛㘰前折杨柳,西庄漾下纫香芹。东村击鼓送将醉,西村吹笛迎馀醺。 三日新妇拜使君,野花山叶斑斓裙。使君本是龙门客,宫衫脱锦披黄斤。 愿住吴侬山水国,不入中朝鸾鹄群。酒酣更呼酒,挽衣劝使君。 游丝蜻蜓日款款,野花蛱蝶春纷纷。君不见城南风起寒食近,老农火耕陈帝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苕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篆文:古代的一种书体,笔画弯曲如波浪。
  •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棹歌:船歌,划船时唱的歌。
  • 刘阮郎:可能指刘晨和阮肇,两位传说中的仙人。
  • 胡麻饭:用芝麻做的饭,古代传说中的仙食。
  • 越罗鼢:越地的罗网,这里指捕鱼的网。
  • 车山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水濆: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东盛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西庄漾: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三日新妇:指新婚三天的女子。
  • 龙门客:指有才华的人,源自“鲤鱼跳龙门”的典故。
  • 宫衫:宫廷中的服饰。
  • 黄斤:黄色的布衣,指平民的服装。
  • 吴侬:吴地的方言,这里指吴地。
  • 中朝:指朝廷。
  • 游丝:飘动的细丝,常指蜘蛛丝。
  • 蜻蜓:一种昆虫。
  • 款款:缓慢的样子。
  • 蛱蝶:蝴蝶的一种。
  • 斑斓裙:色彩斑斓的裙子。
  •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古代有禁火寒食的习俗。
  • 陈帝坟:陈朝皇帝的坟墓。

翻译

苕山如画中的云彩,苕水如篆刻的文字。使君的画船在山水间荡漾,沐浴着朝霞与夕阳的余晖。 船中传来划船的歌声,惊起了水鸭,歌声急促如同竞渡的千人军队。渡头有刘晨和阮肇般的仙人,他们的歌声在烟雾中隐约可闻。 他们准备了胡麻饭,挥手召唤捕鱼的网。船行至车山口,又经过?水濆。 在东盛㘰前折下杨柳,西庄漾下采摘香芹。东村击鼓送别醉意,西村吹笛迎接余醉。 新婚三日的女子拜见使君,野花山叶装饰着她的斑斓裙。使君曾是龙门的才子,如今脱下宫廷的锦衣,披上平民的黄布衣。 他愿留在吴地的山水间,不愿进入朝廷的鸾鹄群。酒酣之际再呼酒,挽留并劝慰使君。 游丝般的蜘蛛丝和蜻蜓缓缓飞舞,野花和蝴蝶在春天里纷纷飞舞。你不见城南风起,寒食将近,老农在陈帝坟前火耕。

赏析

这首作品以苕山苕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使君的游船和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现了宁静与和谐的田园风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苕山如画云,苕水如篆文”,形象地描绘了山水的美丽。同时,通过对使君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