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禄篇

独禄独禄恶水浊,仇家当族,孝子免污辱。孝子躯干小,勇气满九州,拔刀削中睨父仇。 父仇未报,何面上父丘。漆仇头,为饮器。脔仇肉,为食嘬,头上之天才可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独禄:此处指孤独无助的状态。
  • 恶水浊:比喻恶劣的环境或社会。
  • 仇家当族:指仇敌当权,家族受到威胁。
  • 免污辱:避免受到侮辱。
  • 躯干小:形容身体瘦小。
  • 勇气满九州:形容勇气极大,遍布全国。
  • 拔刀削中睨父仇:拔出刀来,斜视着父亲的仇人,准备报仇。
  • 父丘:指父亲的坟墓。
  • 漆仇头:将仇人的头涂上漆,用作饮器。
  • 脔仇肉:将仇人的肉切成小块,用作食物。
  • 食嘬:吃。
  • 天才可戴:指只有报了父仇,才能抬头面对天。

翻译

孤独无助,身处污浊的环境,仇敌当权,家族受到威胁,孝子要避免受到侮辱。孝子虽然身体瘦小,但勇气遍布全国,拔出刀来,斜视着父亲的仇人,准备报仇。

父亲的仇还未报,有何面目去面对父亲的坟墓。将仇人的头涂上漆,用作饮器;将仇人的肉切成小块,用作食物。只有报了父仇,才能抬头面对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孝子在恶劣环境中,面对家族的仇敌,展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决心,誓要为父报仇的情景。诗中通过“独禄”、“恶水浊”等词语,刻画了孝子所处的艰难环境,而“勇气满九州”则突显了孝子的英勇无畏。最后,通过“漆仇头”、“脔仇肉”等极端的复仇行为,表达了孝子对父仇的深切痛恨和报仇的坚定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激烈,展现了孝子复仇的悲壮与决绝。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