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赠扬正卿

亳社相逢岁已深,别来名氏映儒林。 扬雄既奏河东赋,子贱尝鸣单父琴。 洪水岂知人垫溺,南山不与物幽沈。 东风重会棠阴下,白发满头尘满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亳社(bó shè):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场所,这里指聚会的地方。
  • 名氏:姓名,这里指名声。
  • 儒林:指学术界或文人群体。
  • 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 河东赋:扬雄的代表作之一。
  • 子贱:即孔子弟子宓子贱,以贤能著称。
  • 单父琴:宓子贱曾任单父宰,以琴治政,喻其政绩。
  • 洪水:比喻灾难或困境。
  • 人垫溺(rén diàn nì):指人在困境中沉沦。
  • 南山:比喻高洁不屈的精神。
  • 物幽沈(wù yōu shěn):指事物深沉隐晦。
  • 棠阴:指棠树的阴影,比喻旧时的聚会地点。
  • 尘满襟:形容长时间奔波,衣襟沾满尘土。

翻译

在亳社相逢已久,岁月深沉,离别后你的名声在儒林中更加显赫。扬雄已经奏响了他的河东赋,而子贱也曾在单父弹奏过治理之琴。洪水虽深,却不知人会因此沉沦,南山虽高,也不与万物一同隐匿。东风再次吹拂在棠树的阴影下,我们白发苍苍,衣襟上满是尘土。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与友人在亳社的相聚,以及对友人名声的赞誉,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才华的敬仰。诗中运用扬雄和子贱的典故,既展现了友人的学识和政绩,也隐喻了作者对友人能够在困境中保持高洁品质的期望。末句以东风、棠阴、白发、尘襟为意象,抒发了岁月流转、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再次相聚的期盼。

杨弘道

元淄川人,字叔能,号素庵。气高古,不事举业,磊落有大志。文章极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