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行
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
人生不愿万金宅,但愿盐商千料舶。
大农课盐析秋毫,凡民不敢争锥刀。
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家埒富豪。
亭丁焦头烧海榷,盐商洗手筹运握。
大席一囊三百斤,漕津牛马千蹄角。
司纲改法开新河,盐商添力莫谁何。
大艘钲鼓顺流下,检制孰敢悬官铊。
吁嗟海王不爱宝,夷吾筴之成伯道。
如何后世严立法,祗与盐商成富媪。
鲁中绮,蜀中罗,以盐起家数不多。
只今谁补货殖传,绮罗往往甲州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户侯:古代爵位,指拥有万户封地的贵族,象征极高的地位和财富。
- 盐利:指通过盐业获得的利润。
- 淮西头:指淮河以西的地区,这里特指盐业发达的地方。
- 万金宅:价值万金的宅邸,象征极大的财富。
- 料舶:指载货的船只,这里特指盐商的大型运输船。
- 大农课盐:指国家对盐业的征税。
- 秋毫: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这里指盐税的细微之处。
- 争锥刀:比喻争夺微小的利益。
- 埒:相等,这里指盐商的财富与王家相当。
- 亭丁:指盐场的工人。
- 烧海榷:指盐场的生产活动。
- 漕津:指水路运输。
- 牛马千蹄角:形容运输工具之多。
- 司纲改法:指政府对盐业法规的改革。
- 开新河:指开辟新的运输路线。
- 钲鼓:古代行军时用以节制步伐的乐器,这里指盐商船只的行进。
- 检制:指政府的检查和控制。
- 悬官铊:指官方的悬赏,这里指盐商逃避官方的检查。
- 海王:指统治海洋的神,这里比喻盐业的巨大利益。
- 夷吾筴:指古代的盐铁政策。
- 伯道:指古代的诸侯国。
- 富媪:指富有的老妇人,这里比喻盐商的财富。
- 鲁中绮:指鲁地的精美织物。
- 蜀中罗:指蜀地的轻薄织物。
- 货殖传:指记载商人致富的传记。
- 甲州县:指在州县中名列前茅。
翻译
人生不羡慕成为拥有万户封地的贵族,只希望从淮西的盐业中获得利润。 人生不羡慕拥有价值万金的豪宅,只希望拥有载盐千料的大船。 国家对盐业的征税细致入微,普通人不敢争夺那微小的利益。 盐商原本出身卑微,却能与王家财富相当。 盐场的工人辛勤劳作,而盐商则轻松筹划运输。 每袋盐重达三百斤,通过水路运输的牛马无数。 政府改革盐业法规,开辟新路线,盐商因此更加强大无人能敌。 大型船只鸣鼓顺流而下,政府的检查和控制无人敢于挑战。 唉,海洋之神不吝赐予宝藏,古代的盐铁政策成就了诸侯国的繁荣。 为何后世严格立法,却只让盐商成为富有的象征。 鲁地的精美织物,蜀地的轻薄织物,以盐起家的并不多。 如今谁能补写记载商人致富的传记,那些盐商往往在州县中名列前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盐商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盐业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利润。诗中,“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和“人生不愿万金宅,但愿盐商千料舶”两句,直接表达了盐商对财富的渴望和对权势的不屑。诗中还反映了盐商与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盐商在社会经济中的显著地位。通过对盐商生活的赞美,诗人也间接批评了当时社会的贫富不均和法律的不公。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是对古代盐业经济的一个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