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行

两雄勇锐誇匹敌,老距当场利如戟。 氄毳毰毸猬刺张,怒咽磈礧嗔睛碧。 剑心一动碎花冠,口血相污胶綵翼。 何当罢斗作啼声,埭上梨花春露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氄毳(rǒng cuì):细软的羽毛。
  • 毰毸(péi sāi):形容羽毛披散。
  • 猬刺张:像刺猬的刺一样张开。
  • 磈礧(kuǐ léi):形容声音低沉有力。
  • 嗔睛碧:愤怒的眼睛呈现出碧绿色。
  • 剑心:比喻斗鸡的决心或斗志。
  • 碎花冠:指斗鸡时被撕碎的鸡冠。
  • 口血相污:斗鸡时双方嘴角流血,相互沾污。
  • 胶綵翼:彩色的翅膀因血迹而粘连。
  • (dài):堤坝。

翻译

两头雄鸡勇猛而锐利,互相夸耀着彼此的匹敌之力,老鸡的爪子锋利如戟。细软的羽毛披散开来,像刺猬的刺一样张开,愤怒地低吼,眼睛因愤怒而呈现出碧绿色。一旦斗志被激发,花冠般的鸡冠就会被撕碎,双方嘴角流血,彩色的翅膀因血迹而粘连。何时才能停止战斗,发出哀鸣之声,堤坝上的梨花带着春露滴落。

赏析

这首作品生动描绘了两头雄鸡激烈斗斗的场景,通过“老距当场利如戟”、“怒咽磈礧嗔睛碧”等句,展现了斗鸡的勇猛与愤怒。诗中“剑心一动碎花冠,口血相污胶綵翼”形象地描绘了斗鸡的激烈程度,而结尾的“何当罢斗作啼声,埭上梨花春露滴”则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以春露滴落的梨花作为和平与宁静的象征,与前文的激烈战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