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郎,美赵御史也

铁面郎,不愿白玉堂,愿着锦衣裳。上明天耳目,下见人肝肠。 江南使者欺天隐,黄金车驮实虚牝。忽焉青天近,天目峰前见秋隼。 父老出郭门,焚香拜使君。使君天上斗,斟酌元气成冬春。 成冬春,立皇纪,董狐已修三国史,柱下惠文须出理。 江南骢,行且止,万一谗邪塞天耳。手持尧时屈轶枝,独立殿前言国是。 铁面郎,真御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铁面郎:指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的官员。
  • 白玉堂:指高官显贵的居所。
  • 锦衣裳:指官服,也象征着官员的身份和职责。
  • 天耳目:比喻皇帝的耳目,即皇帝的监察和了解民情的渠道。
  • 人肝肠:比喻民心,即人民的感受和期望。
  • 使者:指朝廷派出的官员。
  • 欺天隐:指欺骗皇帝,隐瞒真相。
  • 黄金车驮:指豪华的车辆,象征着权贵的奢侈生活。
  • 实虚牝:指实质与表面的不符,牝指母牛,比喻虚有其表。
  • 青天:比喻公正无私的官员。
  • 天目峰:山名,比喻高远、清明的境界。
  • 秋隼:秋天的猎鹰,比喻锐利的监察。
  • 使君:对官员的尊称。
  • :古代量器,比喻衡量、评判。
  • 斟酌元气:比喻调节国家的元气,即国家的生命力。
  • 董狐:古代著名的史官,比喻公正的记录历史。
  • 三国史:指三国时期的历史,比喻重要的历史时期。
  • 柱下惠文:指柱下史,古代官职,负责记录和管理国家档案。
  • 江南骢:指江南的骏马,比喻江南的官员。
  • 谗邪:指谗言和邪恶。
  • 塞天耳:比喻阻塞皇帝的耳目,即阻断皇帝了解真相的渠道。
  • 尧时屈轶枝:尧时的屈轶,古代传说中的神木,比喻正直的官员。
  • 国是:国家的重大事务。

翻译

铁面郎,这位美誉的赵御史,不贪图高官显贵的居所,宁愿穿着象征职责的官服。他上能成为皇帝的耳目,下能体察民心。

江南的使者欺骗皇帝,隐瞒真相,乘坐着豪华的车辆,实则虚有其表。突然间,公正的官员出现,就像在天目峰前见到秋天的猎鹰。

百姓们出城迎接,焚香拜谢这位使君。使君如同天上的斗,调节着国家的元气,使之成为冬春交替的生机。

他建立皇纪,董狐般公正地记录历史,柱下史的职责需要他来履行。江南的骏马即将启程,但或许会因为谗言和邪恶而受阻。

他手持尧时的屈轶枝,独立在殿前,直言国家的重大事务。铁面郎,真是位真正的御史。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的御史赵某。诗中通过对比铁面郎与江南使者的行为,突出了铁面郎的高尚品质和为民请命的精神。诗人用天目峰前的秋隼比喻铁面郎的锐利监察,用尧时的屈轶枝象征其正直,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意和赞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元代诗人杨维桢的政治理想和对清廉官员的崇高评价。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