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门行

大唐宇宙非金瓯,黄头奚儿蟆作虬。 跳梁河陇翻九土,惊呼夜半呼延秋。 朔方健儿袖双手,战马伤春舞杨柳。 当时天骄不借兵,渭阙黄旗仆来久。 快哉健鹘随手招,渡河万匹疾如猋。 白羽若月筋簳骄,弯弓仰天落胡旄。 吁嗟健鹘有如许,邀我索花固其所。 明年西下崆峒兵,壮士重忧折天柱。 折天柱,唐无人,引狼殪虎狼非麟。 空令汉女嫁非匹,穹庐夜夜愁寒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瓯(jīn ōu):比喻国家疆土完整。
  • 黄头奚儿:指边疆的异族。
  • 蟆作虬:蟆,蛙;虬,小龙。比喻异族如蛙变龙,意指其崛起。
  • 跳梁河陇:跳梁,跳跃;河陇,指黄河与陇山一带,泛指西北地区。
  • 呼延秋:呼延,复姓;秋,指秋天,这里可能指某个历史事件。
  • 朔方健儿:朔方,北方;健儿,勇士。
  • 天骄:指匈奴,这里泛指外族。
  • 渭阙黄旗:渭阙,指渭水边的关隘;黄旗,指军旗。
  • 健鹘(jiàn hú):鹘,一种猛禽;健鹘,比喻勇猛的战士。
  • 疾如猋(jí rú biāo):猋,疾风;形容速度极快。
  • 白羽若月:白羽,指箭;若月,形容箭尾的羽毛像月亮一样明亮。
  • 筋簳(jīn gǎn):簳,箭杆;筋簳,指强韧的箭杆。
  • 弯弓仰天:弯弓,拉开弓;仰天,向天。
  • 胡旄(hú máo):旄,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胡旄,指外族的旗帜。
  • 崆峒兵: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崆峒兵,指来自崆峒的军队。
  • 折天柱:天柱,比喻国家的支柱;折天柱,指国家支柱被破坏。
  • 殪虎狼(yì hǔ láng):殪,杀死;虎狼,比喻凶猛的敌人。
  • 穹庐(qióng l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翻译

大唐的疆域并非坚不可摧,边疆的异族如蛙变龙般崛起。他们在河陇一带跳跃,翻越九州,半夜惊呼,呼延秋的事件令人震惊。北方的勇士们只能袖手旁观,战马在伤春时节舞动杨柳。当时的外族不借兵力,渭水边的黄旗早已倒下。

快哉,勇猛的战士随手召唤,渡过黄河的万匹马疾如疾风。箭尾的白羽如同明亮的月亮,强韧的箭杆骄傲地挺立。拉开弓,仰天射箭,一箭射落外族的旗帜。

啊,勇猛的战士如此英勇,邀请我索要花朵,这本是他们的本性。明年,来自崆峒的军队西下,壮士们深感忧虑,担心国家的支柱被破坏。国家的支柱一旦被破坏,唐朝就无人能守,引来狼群,杀死虎狼,但这些狼并非麒麟。只能让汉家女子嫁给不匹配的异族,毡帐中夜夜愁云密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大唐边疆的危机和勇士的无奈。通过对比边疆异族的崛起和唐朝勇士的无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金瓯”、“蟆作虬”、“健鹘”等,生动地展现了边疆的动荡和勇士的英勇。同时,诗的结尾通过对“折天柱”和“穹庐夜夜愁寒云”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

杨维桢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