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欧阳元功谒告还浏阳

· 虞集
晓奉新书进御床,解缨随见濯沧浪。 归鸿不计江云阔,倦骥空怀野水长。 竹簟暑风魂梦远,茶烟清昼鬓毛苍。 篮舆千里宜春道,投老相求访石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解缨(jiě yīng):解开系在冠上的带子,表示辞官或退隐。
  • 濯沧浪(zhuó cāng láng):洗涤于沧浪之水,比喻洗去尘世的污垢,追求清静。
  • 归鸿:归来的大雁,比喻离人归来。
  • 不计:不考虑,不顾。
  • 江云阔:江上的云雾广阔,形容路途遥远。
  • 倦骥:疲惫的骏马,比喻疲倦的旅人。
  • 空怀:空自怀念。
  • 野水长:野外的河流漫长,形容旅途的艰辛。
  • 竹簟(zhú diàn):竹席。
  • 暑风:夏日的风。
  • 魂梦远:梦境遥远,形容思念之深。
  • 茶烟:煮茶时升起的烟雾。
  • 清昼:清静的白天。
  • 鬓毛苍:鬓角的头发苍白,形容年老。
  • 篮舆(lán yú):竹轿。
  • 宜春道:通往宜春的道路。
  • 投老:到老。
  • 相求:互相寻求。
  • 访石霜:寻访石霜寺,石霜寺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是佛教名刹。

翻译

清晨奉上新写的书卷于御床之前,解开冠带,随即便去沧浪之水洗涤尘世的污垢。归来的大雁不顾江上云雾的广阔,疲惫的旅人空自怀念那漫长的野外河流。竹席上感受着夏日的风,梦境遥远,思念深沉;煮茶时升起的烟雾在清静的白天中,鬓角的头发已显苍白。乘着竹轿沿着通往宜春的道路,到老时互相寻求,一同去寻访那石霜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心境与旅途的感慨。诗中通过“解缨随见濯沧浪”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后句以“归鸿”与“倦骥”为喻,抒发了旅途的艰辛与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末句“投老相求访石霜”则透露出诗人晚年对精神寄托的寻求,以及对佛教名刹石霜寺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