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
放棹沧浪,落霞残照,聊倚岸回山转。乘雁双凫,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雨送滩声,风摇烛影,深夜尚披吟卷。算离情、何必天涯,咫尺路遥人远。
空自笑、洛下书生,襄阳耆旧,梦底几时曾见。老矣浮丘,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雪霁琼楼,春生瑶席,容我故山高宴。待鸡鸣、日出罗浮,飞渡海波清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放棹 (fàng zhào):放船,即让船只自由漂流。
- 沧浪 (cāng làng):指青苍色的水,这里泛指江河。
- 落霞 (luò xiá):夕阳的余晖。
- 岸回山转 (àn huí shān zhuǎn):形容水岸曲折,山势回旋。
- 乘雁双凫 (chéng yàn shuāng fú):乘着雁和双凫,比喻随风漂流。
- 断芦漂苇 (duàn lú piāo wěi):断了的芦苇随水漂流。
- 吟卷 (yín juàn):诗卷,指诗集。
- 洛下书生 (luò xià shū shēng):指洛阳的文人。
- 襄阳耆旧 (xiāng yáng qí jiù):指襄阳的老朋友。
- 浮丘 (fú qiū):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千仞碧天长剑 (qiān rèn bì tiān cháng jiàn):形容剑高耸入云,比喻志向高远。
- 雪霁琼楼 (xuě jì qióng lóu):雪后晴朗的天空下的华丽楼阁。
- 瑶席 (yáo xí):华美的席子,这里指宴席。
- 罗浮 (luó fú):山名,在今广东省。
翻译
在青苍色的江河中放船,夕阳的余晖和落霞映照,我随意地靠着岸边,随着山势的回旋。乘着雁和双凫,看着断了的芦苇随水漂流,我仿佛置身于秋天的画卷之中。雨声伴随着滩声,风摇动着烛影,深夜里我还披着诗卷吟咏。算起来离别的情感,不必远在天涯,即使近在咫尺,路途依旧遥远,人心更是遥远。
自嘲地想起洛阳的文人,襄阳的老朋友,梦里何时才能再见。我已经老了,像浮丘仙人一样,在明月下赋诗,志向高远如千仞碧天中的长剑。雪后晴朗的天空下,华丽的楼阁中,春意盎然,宴席上,我容颜依旧,仿佛回到了故乡的高宴。等到鸡鸣时分,太阳从罗浮山上升起,我将飞越清澈浅浅的海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秋日江河的画卷,通过“放棹沧浪”、“落霞残照”等意象,展现了诗人随波逐流的闲适与超脱。诗中“乘雁双凫”、“断芦漂苇”等自然景象,与“深夜尚披吟卷”的文人生活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诗意的追求。后文通过“洛下书生”、“襄阳耆旧”等典故,抒发了对往昔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尾的“雪霁琼楼”、“春生瑶席”等词句,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