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汪华玉题所藏长江万鸦图

· 虞集
云巢幽人爱江渚,抽思挥毫写横素。 波澜不惊潦水尽,秋气晶明绝烟雾。 征帆去棹不相袭,岸曲洲旋总堪赋。 孤村城市仅如蚁,百丈牵江直如缕。 萧萧木叶洞庭波,历历晴川汉阳树。 蒹葭宿雁天欲霜,丛苇寒鸦日云暮。 就中楼观何王宫,想见华年贮歌舞。 丹青倒景骇灵怪,粉黛含情怨幽阻。 青春游子憺忘归,白日泠风帐中语。 人间遗迹何足留,最惜精思堕尘土。 郭熙平远无散地,小米苍茫托天趣。 铦锋铓戟不破墨,刻画晶荧昔谁苦。 渤海细书艺文草,精绝戈波绝回互。 南唐后主万鸦图,点点晨光动毛羽。 昔年曾见今目昏,虽复逢之亦难睹。 汪侯此卷出故家,相示摩挲极愁予。 香奁犀轴见者稀,谩录馀情示来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巢幽人:指隐居高士。
  • 抽思挥毫:指构思并挥笔作画。
  • 横素:横幅的白色绢帛,指画布。
  • 波澜不惊:形容水面平静,没有波涛。
  • 潦水:雨后的积水。
  • 秋气晶明:秋天的气息清澈明亮。
  • 烟雾:指水面的雾气。
  • 征帆去棹:征途中的帆船和划船的桨。
  • 不相袭:不重复,各有特色。
  • 岸曲洲旋:岸边曲折,洲岛回旋。
  • 孤村城市:孤立的村庄和城市。
  • 百丈牵江:形容江面宽阔,船只牵拉。
  • 萧萧木叶:风吹落叶的声音。
  • 洞庭波:洞庭湖的波浪。
  • 历历晴川:清晰可见的晴朗河川。
  • 汉阳树:汉阳的树木。
  • 蒹葭宿雁:芦苇丛中的过夜雁群。
  • 丛苇寒鸦:丛生的芦苇和寒鸦。
  • 天欲霜:天将降霜,指秋意渐浓。
  • 就中楼观:其中楼阁景观。
  • 何王宫:哪位王公的宫殿。
  • 华年贮歌舞:盛年时储藏的歌舞。
  • 丹青倒景:画中的倒影。
  • 骇灵怪:惊骇的灵异景象。
  • 粉黛含情:妆容含情。
  • 怨幽阻:怨恨幽深阻隔。
  • 青春游子:年轻的游子。
  • 憺忘归:安逸到忘记归去。
  • 白日泠风:白天的凉风。
  • 帐中语:帐篷中的谈话。
  • 遗迹:留下的痕迹。
  • 精思堕尘土:精心构思的作品被尘土覆盖。
  • 郭熙平远:郭熙的平远山水画。
  • 小米苍茫:小米的苍茫画风。
  • 铦锋铓戟:锋利的兵器。
  • 不破墨:不破坏墨色。
  • 刻画晶荧:刻画得晶莹剔透。
  • 昔谁苦:过去谁曾苦心。
  • 渤海细书:渤海地区的细密书法。
  • 艺文草:文艺作品。
  • 精绝戈波:精湛的戈波(书法笔画)。
  • 绝回互:绝妙的交错。
  • 南唐后主:指南唐后主李煜。
  • 万鸦图:描绘万只乌鸦的画。
  • 晨光动毛羽:晨光中乌鸦的羽毛闪动。
  • 今目昏:现在眼睛昏花。
  • 虽复逢之:即使再次遇到。
  • 亦难睹:也难以看清。
  • 汪侯此卷:汪侯收藏的这幅画卷。
  • 出故家:出自旧家。
  • 相示摩挲:互相展示抚摸。
  • 极愁予:非常让我忧愁。
  • 香奁犀轴:香奁和犀牛角轴,指珍贵的画轴。
  • 谩录馀情:随意记录剩余的情感。
  • 示来者:展示给后来的人。

翻译

隐居高士喜爱江边景色,构思并挥笔在横幅的白色绢帛上作画。水面平静无波,雨后的积水已干,秋天的气息清澈明亮,没有雾气。征途中的帆船和划船的桨各不相同,岸边曲折,洲岛回旋,都值得赋诗。孤立的村庄和城市仅如蚂蚁般渺小,江面宽阔,船只牵拉如细线。风吹落叶的声音,洞庭湖的波浪,清晰可见的晴朗河川和汉阳的树木。芦苇丛中的过夜雁群,丛生的芦苇和寒鸦,天将降霜,秋意渐浓。其中楼阁景观,哪位王公的宫殿,盛年时储藏的歌舞。画中的倒影惊骇灵异,妆容含情,怨恨幽深阻隔。年轻的游子安逸到忘记归去,白天的凉风中帐篷里的谈话。人间留下的痕迹不值得留恋,最可惜的是精心构思的作品被尘土覆盖。郭熙的平远山水画,小米的苍茫画风,锋利的兵器不破坏墨色,刻画得晶莹剔透。过去谁曾苦心,渤海地区的细密书法,文艺作品,精湛的戈波交错。南唐后主李煜的万鸦图,晨光中乌鸦的羽毛闪动。现在眼睛昏花,即使再次遇到也难以看清。汪侯收藏的这幅画卷出自旧家,互相展示抚摸,非常让我忧愁。珍贵的画轴,随意记录剩余的情感,展示给后来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江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江畔的宁静与深远。诗中,“波澜不惊潦水尽,秋气晶明绝烟雾”等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清澈明亮的秋景,而“征帆去棹不相袭,岸曲洲旋总堪赋”则进一步以征帆、岸曲等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后文通过对画中楼观、孤村城市、萧萧木叶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画面的生动与细腻。整首诗不仅赞美了画作的艺术魅力,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艺术精思的珍视。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