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燮玄圃题鳌溪春晓图

· 虞集
芙蓉山阳万家邑,石岭戴辙萦纡入。 溪水西行夜雨深,连村桑柘春云湿。 昔因荒迥少官府,日暮狐兔作人立。 自从置县二百年,稍有衣冠更俗习。 读书进士比舍闻,润屋黄金亦家给。 山中白日浮云多,负乘因仍足车笠。 燮侯世冑国勋旧,射策君门耻沿袭。 朱衣作监列星宿,远人岂意高轩及。 援琴不鼓书牒稀,弹铗无鱼宾客集。 绣衣使者停车见,黄堂大夫下床揖。 登高望远送飞鸿,揽辔骎骎度原隰。 人言桐乡人爱我,我爱桐乡重于邑。 画图千叠山木稠,茇舍萧条莫忘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燮玄圃:人名,可能是画作的作者或委托人。
  • 芙蓉山阳:地名,指芙蓉山南面。
  • 萦纡:(yíng yū)曲折环绕。
  • 桑柘:(sāng zhè)桑树和柘树,这里泛指树木。
  • 荒迥:偏远荒凉。
  • 衣冠:指士大夫阶层。
  • 润屋黄金:形容家境富裕。
  • 负乘因仍:指背负重物乘车,比喻负担沉重。
  • 射策: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式。
  • 朱衣:指官员。
  • 弹铗无鱼:比喻生活贫困。
  • 绣衣使者:指高级官员。
  • 黄堂大夫:指地方官员。
  • 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快。
  • 原隰:(yuán xí)平原和湿地。
  • 茇舍:(bá shè)简陋的房屋。

翻译

在芙蓉山的南面,有一个万家的城邑,石岭上环绕着曲折的小路。溪水向西流去,夜雨使得它更加深邃,连绵的村庄里,桑树和柘树在春云中显得湿润。过去这里因为偏远荒凉,很少有官府,日暮时分,狐狸和兔子像人一样站立。自从设立县治已有二百年,逐渐有了衣冠士人,风俗习惯也有所改变。读书的进士们声名远扬,家境富裕,黄金满屋。山中的白日里浮云多,人们背负重物乘车,负担沉重,但也有平等的交往。燮侯的家族有着国家的功勋,他通过科举考试,耻于沿袭旧习。官员们列队如星宿,远方的人没想到会有高贵的车辆到来。他弹琴不鼓,书信稀少,宾客却聚集,生活贫困。高级官员停车相见,地方官员下床作揖。登高望远,送别飞鸿,马儿疾驰穿越平原和湿地。人们说桐乡的人爱我,我爱桐乡胜过自己的城邑。画中的千层山峦和茂密的树木,简陋的房屋不要忘记修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偏远山区的变迁,从荒凉到逐渐繁荣,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文的进步,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溪水西行夜雨深”、“连村桑柘春云湿”等,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和生活的细节。通过对燮侯家族和地方官员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品格和境遇,体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文精神的赞颂。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