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之杞菊轩

· 虞集
高轩何所植,杞菊交根枝。 紫实既秋熟,黄花亦晚滋。 嘉名信共爱,何以疗予饥。 此邦号富庶,士贾志怀资。 萧条山石间,谁复见茕嫠。 遗脱兼并馀,椎剥无完肌。 纵彼百亩受,岂得安耘耔。 种此顷步内,庶无征夺思。 采撷勿违节,烹芼贵有宜。 三咽可千岁,逍遥奉天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杞菊:指枸杞和菊花,这里泛指药用植物。
  • 紫实:指枸杞的果实,成熟时呈紫色。
  • 黄花:指菊花,秋季开花,花色多为黄色。
  • 嘉名:美好的名声或名称。
  • 士贾:士人和商人。
  • 茕嫠:孤独无依的寡妇。
  • 椎剥:残酷剥削。
  • 耘耔:耕作,这里指耕种。
  • 采撷:采摘。
  • 烹芼:烹饪。
  • 三咽:指多次吞咽,这里形容吃得津津有味。
  •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天随:随天意,顺应自然。

翻译

高高的轩窗下种植了什么?是枸杞和菊花,它们的根枝交错生长。枸杞的紫色果实秋天成熟,而黄色的菊花也在晚秋绽放。这些植物拥有美好的名声,人们都喜爱它们,但它们如何能解决我的饥饿呢?这个地区号称富庶,士人和商人都怀揣着财富的梦想。然而在萧条的山石之间,谁又能看到那些孤独无依的寡妇呢?残酷的剥削让人民筋疲力尽,没有一丝完好的肌肤。即使拥有百亩土地,又怎能安心耕种呢?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种植这些植物,或许可以避免被征夺的忧虑。采摘时不要错过时节,烹饪时也要讲究适宜。这样,多次品尝这些植物,可以让人长寿,自由自在地顺应天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杞菊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诗中,“杞菊交根枝”不仅描绘了植物的自然美,也隐喻了社会的复杂关系。作者通过对富庶与贫困、士贾与茕嫠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最后,作者提出通过种植和食用杞菊来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自由,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