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刺史

冒天海国皆王土,万里明珠贡天府。一从官守失仁人,牛马驱除化豺虎。 蛮衣有习黄巾帽,蛮旗无字题王号。九重天子矜蛮情,黄敕加官非赏盗。 君不见溪蛮改过归大唐,世授刺史以为常。乌乎坐令白雉修职贡,可是于今无越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冒天海国:指边远的海疆。
  • 贡天府:向中央政府进贡。
  • 官守:指地方官员。
  • 化豺虎:比喻变得残暴。
  • 蛮衣:指边远地区民族的服饰。
  • 黄巾帽:黄色的头巾,此处可能指边远地区民族的特有服饰。
  • 蛮旗:边远地区民族的旗帜。
  • 九重天子:指皇帝。
  • 矜蛮情:同情边远地区民族的情况。
  • 黄敕:皇帝的诏书。
  • 赏盗:奖励盗贼,此处指不公正的封赏。
  • 溪蛮:指边远地区的民族。
  • 改过:改正错误,归顺。
  • 世授刺史:世代被任命为刺史。
  • 乌乎:感叹词,相当于“唉”。
  • 白雉:白色的野鸡,古代常用来象征吉祥。
  • 修职贡:按规定向中央政府进贡。
  • 越裳: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此处泛指边远地区的民族。

翻译

边远的海疆都是皇帝的领土,万里之外的明珠也要进贡给中央政府。自从地方官员失去了仁爱之心,他们变得如同豺狼虎豹一般残暴。

边远地区的民族穿着带有黄色头巾的服饰,他们的旗帜上没有题写王号。皇帝同情这些边远地区的民族,赐予他们官职,但这并非是对盗贼的奖赏。

你难道没看见,溪边的蛮族改过自新,归顺了大唐,世代被任命为刺史,这是常态。唉,如果现在还有越裳这样的民族按规定向中央政府进贡,那该多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边远海疆的描述,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对边远地区民族的政策和态度。诗中,“冒天海国皆王土”展现了皇帝的权威和领土的辽阔,“万里明珠贡天府”则描绘了边远地区对中央的贡品。然而,“一从官守失仁人,牛马驱除化豺虎”揭示了地方官员的残暴和失职。后文提到皇帝对边远民族的同情和封赏,但诗人通过“赏盗”一词表达了对这种封赏的不满。最后,诗人以溪蛮归顺大唐为例,表达了对边远民族归顺和按规定进贡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状的无奈和遗憾。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