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

东风昨夜来乡国,又见阶前吴草青。 金锡躅空灵鸟逝,宝珠嗅海毒龙腥。 车轮日出扶桑树,笠盖天倾北极星。 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锡:指僧人所持的锡杖。
  • 躅空:踏空,形容僧人行走轻盈如飞。
  • 灵鸟:指凤凰,象征吉祥。
  • 宝珠:佛教中的宝物,象征智慧。
  • 嗅海:指宝珠在海中,能嗅到海的气息。
  • 毒龙:佛教中常用来比喻烦恼。
  • 车轮:指太阳,古代有太阳如车轮之说。
  • 扶桑树:古代神话中的树,位于东方,太阳由此升起。
  • 笠盖:指僧人的斗笠,象征僧侣身份。
  • 天倾:比喻天象的巨大变化。
  • 北极星:指引方向的星,象征不变。
  • 东夷: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 文献:指书籍和资料。
  • 中土:指中国。
  • 校全经:校对完整的佛经。

翻译

昨夜东风吹拂我的故乡,今朝又见阶前青草如茵。 僧人手持锡杖轻盈如飞,宛如灵鸟飞逝,宝珠在海中,能嗅到毒龙的腥气。 太阳如车轮般从扶桑树上升起,僧人的斗笠仿佛天倾北极星,指引方向。 我欲前往东方的日本寻访古籍,归来后在中国校对完整的佛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人从日本归来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僧人的超凡脱俗和东方的神秘。诗中“金锡躅空灵鸟逝”形容僧人行走如飞,轻盈飘逸;“宝珠嗅海毒龙腥”则通过宝珠与毒龙的对比,暗示了僧人智慧与烦恼的斗争。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东方文化的向往和对佛经研究的执着,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东方文化和佛教哲理的赞美。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