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浯溪诸友

浯溪长揖向兰溪,偶及高秋欲半时。 明月不分天远近,故人相望浙东西。 青山木落千樯立,沧海潮来万马驰。 倚棹歌阑离思作,今宵风雨倍凄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浯溪(wú xī):地名,位于今湖南省祁阳县西南。
  • 长揖(cháng yī):古代的一种礼节,深深地鞠躬。
  • 兰溪(lán xī):地名,可能指浙江省的兰溪市。
  • 高秋:深秋。
  • 不分:不区分,这里指月亮照耀不分远近。
  • 故人:老朋友。
  • 相望:相互望着,这里指思念。
  • 浙东西:浙江的东部和西部,泛指浙江地区。
  • 木落:树叶落下。
  • 千樯立(qiáng lì):樯指的是船上的桅杆,这里形容很多船只停泊。
  • 沧海(cāng hǎi):大海。
  • 潮来:潮水涌来。
  • 万马驰:形容潮水汹涌,如同万马奔腾。
  • 倚棹(yǐ zhào):靠在船桨上。
  • 歌阑(gē lán):歌声停止。
  • 离思:离别的思念。
  • 凄凄(qī qī):形容心情凄凉。

翻译

我向浯溪深深鞠躬,告别兰溪,偶然间已是深秋将近一半的时候。 明月照耀,不分远近,老朋友们在浙江的东西两端相互思念。 青山上,树叶落下,千艘船只停泊,大海潮水涌来,如同万马奔腾。 我靠在船桨上,歌声停止,离别的思念涌上心头,今夜的风雨让心情倍感凄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离别浯溪诸友时的深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明月、青山、沧海潮来等,巧妙地映射出诗人的离愁别绪。特别是“明月不分天远近,故人相望浙东西”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又体现了无论距离多远,友情和思念始终如一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