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止善孔庙司乐
周官重司乐,典教专成均。
如何千载下,实去惟名存。
之子负远志,被褐徂冬春。
低徊不自炫,保此席上珍。
小试特豪末,食禄同庶人。
幸与骏奔齿,位卑号仍尊。
既殊仕伶官,况及游圣门。
金石方在耳,颂声未崩沦。
闻风苟有作,薄俗斯还淳。
嗟予领胄子,四术空遗文。
铿锵尚莫辨,论说将何云。
临分用自愧,赠言聊具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司乐:古代官名,掌管音乐事务。
- 成均:古代的大学,这里指孔庙,因为孔庙在古代也承担教育功能。
- 被褐:穿着粗布衣服,形容生活简朴。
- 席上珍:比喻有才能的人。
- 豪末:比喻微小的事物。
- 仕伶官:指在官府中从事音乐工作的官员。
- 金石:古代用来刻写铭文的材料,这里指铭文。
- 胄子:古代指贵族子弟。
- 四术:指古代教育的四种基本学科:礼、乐、射、御。
翻译
在古代,周朝的官制中,司乐是一个重要的职位,专门负责教育中的音乐部分。然而千年之后,这个职位虽然名义上还存在,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曾止善,你怀有远大的志向,却过着简朴的生活,不张扬自己的才华,像一块珍贵的宝石藏在席间。你只是稍微尝试了一下,就像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与普通人一样获得俸禄。虽然你的地位不高,但你的称号仍然尊贵,因为你有机会参与孔庙的祭祀活动,与那些忙碌的官员并列。你不同于那些在官府中从事音乐工作的官员,更不同于那些只在圣人门下游走的人。你的耳边还回响着古代的金石铭文,那些颂扬的声音还未完全消失。如果你能听到这些风声并有所作为,或许能使薄弱的民风回归淳朴。我虽然负责教导贵族子弟,但对于古代的四种基本学科,我只能空留文字。我连音乐的铿锵之声都难以分辨,更不用说进行深入的讨论了。在分别之际,我感到自愧不如,只能简单地陈述这些赠言。
赏析
这首诗是黄溍送别曾止善去孔庙担任司乐时所作。诗中,黄溍表达了对曾止善的赞赏和对自己职责的反思。他赞扬曾止善虽然生活简朴,但怀有远大志向,不张扬自己的才华,能够坚守自己的职责,即使地位不高,但仍然尊贵。同时,黄溍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教育的四种基本学科的无力感,感到自己无法真正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整首诗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职责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黄溍作为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黄溍
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生而俊异,学为文,顷刻数百言。弱冠西游钱塘,得见遗老钜工宿学,益闻近世文献之详。还从隐者方韶父游,为歌诗相唱和,绝无仕进意。延祐开科登进士,授宁海丞。至顺初,以马祖常荐,入应奉翰林文字,转国子博士,出提举浙江等处儒学。亟请侍亲归,俄以秘书少监致仕。至正七年,起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擢兼经筵官,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累章乞休,不俟报而行。遣使追及。十年夏,得请还南。七岁而卒,年八十一。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所著有《日损斋稿》三十三卷、笔记一卷。宋景濂曰:先生素行挺立,贵而能贫。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雅善真草书,为文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色,自不可犯。世之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俊逸类薛嗣通,历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为己任。与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贯齐名,号儒林四杰,合而观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讲之思峻洁,一时才士如王祎、宋濂辈,并出黄、柳之门,而汇为一代文章之盛。殆亦气运使然者矣。
► 4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