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鹫峰师韵送涧泉上人游方十首天台

路入西山窈复深,法筵应有圣僧临。 两峰塔影天垂盖,千佛林光地布金。 牛笛倘逢圆泽语,龙宫还见阆仙吟。 空中曳曳藏云洞,水乐泠泠奏八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鹫峰师:指佛教中的高僧。
  • 涧泉上人:指游方的僧人。
  • 游方:指僧人四处游历,参禅问道。
  • 天台:指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 窈复深:深远而幽静。
  • 法筵:指佛教的法会。
  • 圣僧: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 塔影:塔的影子。
  • 千佛林:指佛像众多的地方。
  • 布金:指佛教中布施金色的功德。
  • 牛笛:指牧童吹的笛子。
  • 圆泽:指佛教中的高僧。
  • 龙宫:指神话中的龙王的宫殿。
  • 阆仙:指神仙。
  • 曳曳: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 藏云洞:指隐藏在云雾中的洞穴。
  • 水乐:指水声如音乐。
  •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八音:指古代八种乐器的声音,这里泛指各种美妙的声音。

翻译

路途深入西山,幽深而遥远,法会上应有圣僧降临。两座山峰上的塔影仿佛天幕下垂,千佛林中佛光闪耀,地面如同布满金色。如果遇到吹笛的牧童,或许能听到圆泽高僧的话语;如果进入龙宫,或许能听到神仙的吟唱。空中云雾缭绕的藏云洞,水声清脆悦耳,仿佛奏响了八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僧人游方至天台山的所见所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佛教圣地的神秘与庄严。诗中“塔影天垂盖”与“千佛林光地布金”等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佛教建筑的雄伟与佛光的辉煌。后联通过“牛笛”、“龙宫”等神话元素,增添了诗意的神秘色彩。结尾的“水乐泠泠奏八音”则以自然之声喻示佛教的清净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境界的向往与赞美。

黄镇成

元邵武人,字元镇。号存斋,又号存仔子。自幼刻苦嗜学,笃志力行。筑南田耕舍,隐居著书。部使者屡荐不就。后以执政荐,授江西儒学提举。命下而卒,年七十五,谥贞文处士。有《秋声集》。 ► 2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