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梦
书封圆细书旨勤,书中字字非虚文。
鸿鹄垂翅志霄汉,饮啄不肯随鸡群。
堂前趋走典谒者,堂上软语芝兰薰。
出门月朔忽月晦,敬听命召寂无闻。
覆蕉求鹿不知处,自猜身是淳于棼。
官街马过不闻声,但见飞盖飘青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鹄(hóng hú):古代对天鹅的称呼,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 饮啄:指鸟类的饮水和啄食,比喻生活或行为。
- 典谒者:负责传达命令或接待宾客的官员。
- 软语芝兰薰:比喻温和的话语如同芝兰的香气,使人感到愉悦。
- 月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 月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覆蕉求鹿:比喻盲目追求,不知所措。
- 淳于棼(chún yú fén):人名,此处可能指一个具体的人物,但具体身份不详。
- 飞盖:古代车上用来遮阳的伞盖。
翻译
书信封得圆润细致,书中的内容表达得十分勤勉,每一个字都不是空洞的文字。 像鸿鹄那样志向高远,不愿随波逐流,不肯与鸡群为伍。 在堂前忙碌的是负责传达命令的官员,堂上则是温和的话语,如同芝兰的香气。 出门时还是月初,忽然就到了月末,恭敬地等待命令却毫无消息。 像是在覆蕉中寻找鹿,不知所措,自以为像是淳于棼那样的人物。 官街上的马蹄声已听不见,只看见飞盖在青云中飘扬。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志向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诗中“鸿鹄垂翅志霄汉”一句,以鸿鹄自喻,展现了诗人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决心。而“覆蕉求鹿不知处”则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中的迷茫和困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