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府史窦彦立迁调奉元

蔼蔼府中英,夫谁可屈指。 窦君长安人,众论共推美。 气和更敏才,志锐方壮齿。 留胸无芥蒂,出语有纲纪。 一朝过我辞,试问其所以。 庙堂新立法,为吏互迁徙。 简书迫程期,信宿不容止。 门当道途旁,所幸还乡里。 闻之心惘然,别绪纷莫理。 一杯送归鞯,一言赠吾子。 人生重名节,不义深可耻。 青云路虽高,欲致由践履。 去去宜勉旃,好音行洗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蔼蔼:形容人多,气氛和谐。
  • 屈指:用手指计算,比喻数量不多。
  • 窦君:指窦彦立,诗中的主人公。
  • 芥蒂:心中的小疙瘩,比喻心里的不快或隔阂。
  • 纲纪:法度,规矩。
  • 简书: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这里指文书。
  • 程期:规定的期限。
  • 信宿:连夜,形容时间紧迫。
  • :马鞍下的垫子。
  • 勉旃:努力。
  • 洗耳:比喻专心倾听。

翻译

府中英才济济,谁能数得清。窦君是长安人,众人都称赞他的美名。他性格温和,才华横溢,正值壮年,意志坚强。心中无隔阂,言谈有法度。一日他来向我辞行,我尝试询问原因。朝廷新立了法规,官员们互相调动。文书催促着期限,连夜都不能停留。他的家门正对着路旁,幸好还能回到家乡。听到这些,我心中感到惘然,别离的情绪纷乱难以整理。我举杯为他送行,一句话赠给他:人生看重名誉和节操,不义之事深以为耻。青云之路虽高,但想要达到必须脚踏实地。去吧,应该努力,好的消息需要专心倾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窦彦立的形象和离别的场景,通过对其才华、性格的赞美,以及对其离去的惋惜,表达了作者对窦彦立的深厚情感。诗中“人生重名节,不义深可耻”一句,强调了道德操守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送别,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蒲道源

元眉州青神人,徙居兴元,字得之,号顺斋。究心濂洛之学。初为郡学正,罢归。晚以遗逸,征入翰林,改国子博士,年余引去。起为陕西儒学提举,不就。优游林泉,病弗肯服药,饮酒赋诗而逝。有《闲居丛稿》。 ► 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