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忠简宗公遗事
公初起滏阳,艰危属多垒。
苍然国家意,委身干戈里。
阴飙捲翠华,朔雪披南纪。
悠悠虞渊日,力尽挥不止。
寅恭秉斋钺,际会开朱邸。
长安付冯异,汉业中兴始。
宫庭数汛扫,跸路无荆杞。
疚心望銮舆,感激涕如水。
上表方出师,呜呼孔明死。
宴安不可怀,肉食毋乃鄙。
巨舟竟未焚,三语犹在耳。
萧然旧祠下,碧草垂阶戺。
登堂挹光仪,赤舄仍几几。
千载堕泪碑,一夫敢残毁。
传家有遗书,叙事非虚美。
勖哉慎失坠,庶以裨信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滏阳: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 属多垒:指处于多重困难和危险之中。
- 虞渊:古代神话中的日落之处。
- 寅恭:恭敬。
- 斋钺:古代用于斋戒时的礼器,象征权力。
- 朱邸:古代诸侯王的府邸,这里指朝廷。
- 冯异:东汉名将,曾助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
- 跸路:皇帝出行时清理的道路。
- 荆杞:荆棘和杞柳,比喻障碍。
- 銮舆:皇帝的车驾。
- 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字。
- 肉食:指享受俸禄的官员。
- 三语:指重要的言语或命令。
- 碧草垂阶戺:碧绿的草垂挂在台阶的边缘。
- 赤舄:红色的鞋,古代贵族的服饰。
- 几几:形容事物排列整齐。
- 堕泪碑:指感人至深的碑文。
- 勖哉:勉励。
- 失坠:丢失,遗失。
- 裨信史:有助于真实历史的记载。
翻译
公起初在滏阳兴起,面对多重艰危。怀着对国家的深切关怀,投身于战乱之中。阴风卷起翠华,北方的雪覆盖了南方的纪年。如同日落虞渊的太阳,尽管力尽也不停止挥动。恭敬地执掌斋钺,际遇开启了朱邸。将长安交给冯异,汉室的中兴才得以开始。宫廷多次清理,皇帝出行的道路无障碍。内心深感忧虑地望着皇帝的车驾,感激之情如水般涌出。上表请求出兵,唉,孔明却已逝世。不可沉迷于安逸,享受俸禄的官员难道不鄙陋吗?巨大的舟船最终未被焚毁,三句话仍在我耳边回响。在旧祠下,碧绿的草垂挂在台阶边缘。登上堂屋,光仪依旧,红色的鞋整齐排列。千年的堕泪碑,无人敢破坏。家中有遗书,叙述的事迹并非虚构。勉励大家小心不要遗失,希望这些能有助于真实历史的记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忠简宗公的追忆,展现了其投身国家、不畏艰危的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如“虞渊日”、“冯异”、“孔明”等,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情感深度。结尾处对遗书的提及,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后人的期望和勉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历史英雄的深情赞颂和对后人的殷切嘱托。

黄溍
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生而俊异,学为文,顷刻数百言。弱冠西游钱塘,得见遗老钜工宿学,益闻近世文献之详。还从隐者方韶父游,为歌诗相唱和,绝无仕进意。延祐开科登进士,授宁海丞。至顺初,以马祖常荐,入应奉翰林文字,转国子博士,出提举浙江等处儒学。亟请侍亲归,俄以秘书少监致仕。至正七年,起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擢兼经筵官,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累章乞休,不俟报而行。遣使追及。十年夏,得请还南。七岁而卒,年八十一。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所著有《日损斋稿》三十三卷、笔记一卷。宋景濂曰:先生素行挺立,贵而能贫。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雅善真草书,为文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色,自不可犯。世之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俊逸类薛嗣通,历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为己任。与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贯齐名,号儒林四杰,合而观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讲之思峻洁,一时才士如王祎、宋濂辈,并出黄、柳之门,而汇为一代文章之盛。殆亦气运使然者矣。
► 4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