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老龙出海:比喻枯木的形态像老龙从海中腾出。
- 苍髯须:苍老的胡须,这里形容枯木的枝条。
- 营丘:古代地名,这里指李营丘,即李成,宋代著名画家。
- 回枝屈铁:形容枯木的枝条弯曲如铁。
- 堕崖雪:形容枯木枝条上的积雪。
- 涧底:山涧的底部。
- 青珊瑚:比喻枯木枝条上的积雪。
- 明堂清庙: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这里比喻重要场所。
- 朔风:北风。
- 泽腹冻:湖泽深处结冰。
- 迟暮:晚年。
- 按图:根据图画。
- 万钧重:极言其重,比喻重要的责任或物品。
翻译
老龙从海中腾出,苍老的胡须飘扬,李营丘所画的枯木天下无双。 枝条弯曲如铁,崖边积雪如堕,涧底仿佛能拾起青色的珊瑚。 明堂清庙需要这样的梁栋,北风吹过,湖泽深处结冰。 老身不必叹息晚年,按图索骥,来寻求那万钧之重的责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李营丘枯木图的赞美,展现了枯木的坚韧与生命力。诗中“老龙出海”与“回枝屈铁”形象地描绘了枯木的雄壮与顽强,而“涧底应拾青珊瑚”则巧妙地以珊瑚比喻枯木上的积雪,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重要责任的追求,不畏晚年,勇于承担,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