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溪山韵

· 虞集
幽人慎素履,古道思独往。 瞋目登高台,浮云不足上。 丹砂炼仙骨,沆瀣濯神爽。 远怀澄江静,耿若孤月朗。 河汉自倾注,山川邈游想。 敛迹倦飞翼,归耕故时壤。 好风从东来,空谷感遗响。 诏书荐遗逸,郡府属高仰。 聊持东湖水,往助敬亭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人:隐士。
  • 素履:朴素的鞋子,比喻朴素的生活方式。
  • 独往:独自前行,指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
  • 瞋目:睁大眼睛,表示决心或愤怒。
  • 丹砂:炼丹用的朱砂,这里指炼丹。
  • 沆瀣:古代传说中的仙水,这里指洗涤心灵。
  • 澄江静:清澈的江水静止不动,比喻心境宁静。
  • 耿若孤月朗:明亮如同孤独的月亮一样。
  • 河汉:银河。
  • 邈游想:遥远的遐想。
  • 敛迹:收敛行迹,指隐居。
  • 空谷:空旷的山谷。
  • 遗响:回响,余音。
  • 遗逸:指隐居的人才。
  • 高仰:尊敬仰慕。
  • 东湖水:指东湖的水,这里可能指隐士的清高之志。
  • 敬亭赏:指在敬亭山上的欣赏。

翻译

隐士珍视朴素的生活方式,向往古老的道义,独自前行。他睁大眼睛登上高台,认为浮云不值得追求。他炼制丹砂以修炼仙骨,用仙水洗涤心灵以保持神清气爽。他远望着清澈静止的江水,心境明亮如同孤独的月亮。银河自然流淌,他对遥远的山川充满遐想。他收敛行迹,疲倦地飞回,归耕于旧时的土地。好风从东方吹来,空旷的山谷中感受到遗留的回响。皇帝的诏书推荐隐居的人才,郡府对他们表示尊敬仰慕。他手持东湖的水,前往敬亭山,以助欣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隐士对朴素生活的珍视和对古老道义的向往。诗中,“幽人慎素履,古道思独往”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志向,而“瞋目登高台,浮云不足上”则突显了他对世俗浮华的不屑。通过“丹砂炼仙骨,沆瀣濯神爽”等句,诗人描绘了隐士修炼身心、追求精神净化的过程。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隐士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