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野桥图

南国有乔木,郁郁凌星辰。 根株五百年,尽作苍龙鳞。 下有幽人居,云是同枝亲。 悠悠玩云物,潇潇出风尘。 青山连野望,碧海迷通津。 手持落木枝,为桥度行人。 行人一以度,轩车忽见询。 因之览六合,遗爱七泽滨。 一朝入郎署,然诺轻千钧。 汉皇思李齐,冯唐称先臣。 持节赦云中,斯意良未申。 感激歌古调,白日追庞淳。 歌罢长叹息,怅望空山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郁郁(yù yù):形容植物长得旺盛茂盛的样子。 苍龙鳞:指树木的根株。 幽人:指隐居在幽静处的人。 玩云物:指欣赏云的变化。 出风尘:脱离尘世的烦扰。 通津:指通向远方的水道。 落木枝:指用树枝搭建的桥。 轩车:指高级官员的车辆。 郎署:指官府。 轻千钧:形容才华出众,轻松应对重大事务。 李齐(lǐ qí):指李白和杜甫。 庞淳(páng chún):指庞统和淳于琼。

翻译

南国有一棵高大的树,郁郁葱葱,似乎要触及星辰。它的根株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苍龙般的树根。树下有隐居的人居住,仿佛云彩和树枝是亲密的伙伴。他们悠闲地欣赏着云的变化,远离尘世的烦扰。眺望着青山和辽阔的野外,迷失在碧海的通道中。他们用落叶枝搭建成桥,供过往行人通行。一位行人经过这座桥,忽然看到了高级官员的车马,询问桥的由来。因此,他们俯瞰着整个天地,留恋七泽的滨水。有一天进入官府,轻易地应对重大事务,仿佛汉皇想起了李白和冯唐的才华,称赞他们为先贤。虽然宽恕了云中的过错,但心中的意愿尚未实现。感慨着唱起古老的曲调,追忆着庞统和淳于琼。歌罢后长叹一口气,怅然望着空山里的春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国幽静景象,以一棵古树为背景,描绘了树下幽居的隐士生活。诗人通过描绘树木的苍龙根株、幽人的生活和欣赏云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独特感悟。

林大春

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