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戌:农历年份的记年法之一,表示某一年的年份。
- 元日:一年的第一天。
- 圣主:指皇帝。
- 元正:正月初一。
- 韶华:美好的时光。
- 皇极:皇帝的庙号。
- 周道:周围的道路,这里指整个国家的治理。
- 岁计:年历。
- 群良:众多的贤良之士。
- 饬:指挥、命令。
- 汉臣:指为汉朝效力的臣子。
- 华彝:华丽的祭器。
- 瞻:仰望。
- 雉尾:指祭祀用的雉尾羽毛。
- 中兴:国家的兴盛。
- 龙鳞:龙的鳞片,比喻光辉。
- 老臣:年长的臣子。
- 幸有:幸运地拥有。
- 嵩呼:指嵩山和华山,这里代表着尧、舜两位古代帝王。
- 祝:祝福。
- 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贤帝王。
- 繇:指代。
翻译
壬戌年的元日,圣主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更是在元正美好的时光里。皇帝治国有方,国泰民安,年历制定完善,众多贤臣尽心尽力为汉朝效力。来享用华丽的祭器,仰望着神圣的雉尾,国家中兴的光辉照耀着日月,如同龙的鳞片一般闪耀。年长的臣子庆幸能够在这样的盛世中祝福圣主,仿佛尧、舜两位古代帝王的光辉再现。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国家在新年伊始的盛况,皇帝圣主在元日迎来新的一年,国泰民安,治国有方,众多贤臣尽心尽力。诗中运用了华丽的辞藻,表达了对盛世的赞美和对圣主的祝福,展现了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同时,通过对尧、舜等古代帝王的致敬,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整体氛围庄重而祥和,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盛的美好祝愿。
林熙春的其他作品
- 《 韩山行送弄令公之华州 》 —— [ 明 ] 林熙春
- 《 乙卯贱辰买舟抵北溪课耕时儿孙及叶印峰堪舆蔡同州楷书行而西席黄悟一亦尾舟后至呼卢剧饮颇属胜游为赋近体四首 》 —— [ 明 ] 林熙春
- 《 入里门志喜因示儿孙四首 》 —— [ 明 ] 林熙春
- 《 余别将乐已廿载揭叟大宪年望耋千里相访喜赋六韵送之 》 —— [ 明 ] 林熙春
- 《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十五 龙旂前导 》 —— [ 明 ] 林熙春
- 《 寿将乐廖澹屋七十时仲子文陛应恩选赴南宫书以寄之 》 —— [ 明 ] 林熙春
- 《 夏仲园豆盛熟每饭不彻戏示埈儿曰朝朝一味豆尔能偶乎埈儿谢不敏解目园中为余偶者四因成四绝 其三 》 —— [ 明 ] 林熙春
- 《 怀黎丽阳谏议因季弟司理却寄以识遐思 》 —— [ 明 ] 林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