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顾天石二首

辟疆文柄昔谁操,睥睨曾空一世豪。 南国旧家名父贵,东林坛坫异时高。 且藏白玉需良价,莫厌缁尘上敝袍。 积雨三城羁绪恶,赋诗休遣梦魂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辟疆:开辟疆域,这里指掌握文坛的权力。
  • 文柄:文坛的权力。
  • 睥睨:斜视,有傲慢和轻视之意。
  • :使...空无一人,即无人能比。
  • 南国:指南方地区。
  • 旧家:指有历史的名门望族。
  • 名父:有名望的父亲。
  • 东林:指东林党,明朝末年的一群士大夫。
  • 坛坫:古代祭祀用的土台,这里指政治或学术的中心。
  • 异时:不同的时代。
  • 白玉:比喻美好的才华或品德。
  • 良价:合适的价格,这里指适当的时机。
  • 缁尘:黑色的尘土,比喻世俗的污染。
  • 敝袍:破旧的袍子,比喻简朴的生活。
  • 积雨:长时间的雨。
  • 三城: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羁绪:羁旅的心情。
  • :不好。
  • 赋诗:写诗。
  • 休遣:不要让。
  • 梦魂:梦中的灵魂,指梦。

翻译

曾经是谁掌握着文坛的权力,傲视群雄,使得世间豪杰都显得黯然失色。南方有着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他们的父亲也是声名显赫。东林党的政治和学术中心在不同的时代显得尤为崇高。暂且将美好的才华和品德隐藏起来,等待合适的时机,不要厌倦世俗的污染,即使它玷污了简朴的生活。长时间的雨水使得三城之地变得阴郁,羁旅的心情也变得糟糕。写诗吧,但不要让梦中的灵魂因此而劳累。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坛权力的思考,以及对名门望族和东林党的评价。诗中,“辟疆文柄”和“睥睨曾空一世豪”描绘了文坛权力的集中和傲视群雄的态度。同时,通过对“南国旧家”和“东林坛坫”的提及,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时代的深刻认识。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在恶劣天气和羁旅生活中的苦闷,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